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互联网医院的困境

(2016-09-14 12:06:07)
当下互联网医院的困境

 日前参加北京市发改委医改办组织的《互联网医疗、医生集团座谈会》,参会的公司五家:春雨医生、微医集团、好大夫、阿里健康和大家医联。

座谈会上各家代表结合自身公司情况,发表了对首都互联网医疗的期许。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目前,互联网医院如火如荼,截止到九月份,全国共有35家互联网医院成立,其中27家互联网医院是在今年成立的。结合讨论内容,结合现有政策,个人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明确。

 

1.远程医疗的主体

     目前法律法规下,远程医疗只能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这就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直接和患者之间不能进行正式的医疗活动,否则就有违规的嫌疑。也就是说除了复诊的患者,现在TO C是不行的。在当下的火热的互联网医院里,一个初诊的患者,在网上看病也是不行的。只能走咨询的擦边球路子,开处方肯定违规。

 

   2.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从哪里来?

很多互联网医院声称自己有几千、几万的医生,这些医生是从哪里来的?全职还是兼职?全职的话,成本可能难以承受。兼职的话,根据现有执业医师法,医生是不能跨区域执业的,跨省执业需办理相关会诊手续。以乌镇互联网医院为例(只是举例,没有特别意思),现在每日门诊量接近2万,显然其医生主要来自会诊医生。在这些医生当中,接诊的医生不知道是否办理了相关跨省会诊的手续?而且这么大的门诊量,有多少是医生八小时之内提供的服务,又有多少是医生八小时之外的服务?

 

互联网医院方向正确,大势所趋,但以上两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凸显了我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导致相关互联网企业在“违法”的边缘艰难创新。创新可以,但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是否会导致类似挂号领域的被政府一刀切,导致全领域的全军覆没?

 

    我们期待更多政府的政策红利尽快释放,让互联网医疗公司合理合法地为社会提供更多增量服务,做大蛋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越过山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