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北大熊卓为教授死亡原因之二:肺动脉栓塞重在预防

(2009-11-09 21:06:00)
标签:

杂谈

                解读北大熊卓为教授死亡原因之二:肺动脉栓塞重在预防


    前文和大家简单交流了我所知道的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一旦发生,未经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死亡率达到25-30%,预后极差,在美国,肺动脉栓塞的死亡率一度占据全美人群疾病死亡的季军,仅位于癌症与心肌梗死之后。


   20%的病人死于肺动脉栓塞起病的1个小时之内,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志愿军战士,亦如熊卓为教授。


所以,肺动脉栓塞重在预防。


研究发现,堵塞肺动脉栓子60-7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妊娠、肥胖、口服避孕药、肿瘤、外科手术刺激、长时间固定体位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对于这次北大医院事件中医患双方争论的焦点:脊柱手术术后抗凝是否应该是一种常规治疗这个问题,其实在2004年美国第7届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制定的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中已经明确对危险人群进行了评估、分类、分级并制定了相应的抗凝标准,摘录如下:

3.6择期脊柱手术

3.6.1 除早期、持续活动外, 建议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脊柱外科患者无需常规采取血栓预防措施。

3.6.2 对于有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已知恶性肿瘤、存在神经损伤、既往VET史或前手术入路等)并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 推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3.6.3 具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建议采用下列任意一种预防措施:术后单用低剂量UHF;术后单用证LMWH;或围手术期单用IPC。还可以在围手术期单用GCS,或IPC联合GCS。有VTE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 推荐联合使用低剂量UHF或LMWH加GCS和/或IPC。

 

2.0 普通外科手术

2.1.1低危的普外科患者在接受小手术、年龄<40岁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时, 建议除早期、持续活动外,不采取专门的预防措施证据。

2.1.2 非大型外科手术、年龄40一6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普外科患者, 及大型外科手术、年龄<40岁、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属于中危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UHF5000Ubid 或LMWH<=3400U/d。

普外科较高危患者包括非大型外科手术、年龄>6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 或接受大型手术、年龄>40岁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采用低剂量…预防血栓形成。

2.1.4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普外科患者, 建议联合药物治疗进行预防

2.1.5 具有较高出血风险的普外科患者, 建议使用合适的或进行机械性预防, 从开始至少用到出血危险下降。

2.1.6某些高危普外科患者, 包括接受大型癌症手术的患

者, 推荐出院后预防性抗凝。

 

  由于对熊卓为教授的病情不了解,故这里只是做学术讨论,不便对熊教授术后具体是否需要抗凝发表意见,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参考文献:

CHEST September 2004 vol. 126 no. 3 suppl 338S-400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