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位病人从心脏停跳到现在已经持续心肺复苏(心外按摩)4个多小时,远远超过了我们普遍认可的、并可以接受的临床死亡抢救时间。而且,第一值班医生(我是第三电话值班医生)正在床旁给病人安装昂贵的体外膜肺装置(ECMO)。对一位普通病人,心肺复苏长达4个小时,而且在长时间没有复苏成功的情况下给病人安装ECMO!在我国,ECMO至今仍普及受限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高昂的费用。要知道,安装ECMO的“起步价”在国内最低也要5万多人民币,动辄10万,甚至更多,是真正的“花钱买时间”。然而,在这样一个似乎没有多大抢救价值的病人身上使用如此昂贵的ECMO,于我,不得不感慨德国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与社会福利制度,老百姓看病“不差钱”,医生治病“不心疼钱”。在这种医疗环境下,医生可以更加专注于疾病治疗本身,而不用太多顾及其他社会问题。
要知道,对一个心脏猝死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般而言,如果心跳骤停者能在4分钟内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其生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若4~6分钟内施救,则仅部分患者能够存活;而若超过10分钟后再进行抢救,则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终,这位病人的ECMO运转起来,体内内环境逐渐改善,复苏成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是这位病人的丈夫拥有心肺复苏技能,并首先不间断地施救,才使后面的抢救成为可能。
当您的亲人突发心跳骤停,倒在您面前,您是否是除了流泪之外只能无助地等待?您是否只能束手无策地眼巴巴地盼着医护人员的到来?也许,就在这短而又漫长的等待中,您挚爱的人的生命正一点点从您自己的手中流逝……。据法国200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即使在法国的城市,从接到电话求助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一般也需要13分51秒的时间(90%病例)。13分钟,在我看来,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速度,是多年完备的急救体系建设的结果,而坦率地讲,对一位心跳骤停的病人来说,13分钟却又太长……。
而在我国,心肺复苏的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像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主要旅游景区这样的人流密集区域,其工作人员中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也并不高。
生命掌握在你我手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并不困难的心肺复苏培训,将让您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受益。普通人的点滴努力,使事情的结局大大不同,平凡人,非凡事,利国、利己!
刊于《大众医学》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