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加的Interheart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完全可控可防,普通大众若能控制或者杜绝如下危险因素,将可能防患于未然: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精神紧张。这些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我们“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而得到控制。
以吸烟为例,戒烟不仅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而且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的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戒烟可降低冠心病远期死亡率36%,所需费用为2000-6000美元,而他丁类、B受体拮抗剂分别可使心血管远期死亡率下降29%和23%,但降脂治疗的费用高达5万-196000美元,降压治疗的费用为9000-26000美元;由此可见,改变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不但可以防病,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医疗费用,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据200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烟民3.5亿,被动吸烟人群更高达5.4亿,再加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这些人群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后备军”。
我们在“拷贝”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时,也不幸“拷贝”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流行病”、“传染病”。以美国为例,美国人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吃肉多,吃蔬菜少,喜欢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其结果必然是从儿童到大人,胖子随处可见。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工作忙碌,缺乏运动,很多人的每天的运动仅是从车库到车库的那几步路,再加上很多美国人喜欢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是典型的“电视机前的马铃薯”一族,坐的时间太久,运动太少。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这些都是导致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中国,看看遍地开花的麦当劳、肯德基里面雀跃的孩子们,就知道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多严重:北京目前2-18岁的儿童中有大约五分之一是肥胖或者超重,并且肥胖人群以每年1%的比例在增长。这些可爱的“胖墩”们,长大以后面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是巨大的。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势在必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不良的膳食结构,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完全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少吃吃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过多的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豆制品,食用液体植物油。提倡低盐饮食,不要吃的“太咸”。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七八分饱。
2.严格戒烟,不饮或少量饮酒,可以适量饮用红或白葡萄酒,因为葡萄酒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从而减少患冠心病的危险。
3.培养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学会减压、放松。
4.进行规律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若超重,要适当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
5.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定期体检,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
改变,延年益寿!
改变,胜于吃药!
一场关乎千家万户的心脏保卫战,完全可以因为您的些许改变而结局不同。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细微小事做起。。。。
Change,
Make
复制一颗健康的心脏,you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