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暑盛夏,须警惕冠心病发作

(2010-07-10 16:42:00)
标签:

杂谈

   

                                酷暑盛夏,须警惕冠心病发作


       小暑、大暑将至,我国各地均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7月5日,北京城区以及超过一半远郊区县的气温都已飙升至40摄氏度,而反映内城气温的古观象台甚至监测到42.9摄氏度的极端温度,这是自1951年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7月上旬的最高值。


专家提醒,酷暑盛夏,要警惕心血管疾病发作。


记者:在炎热的夏季,哪些因素会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孙宏涛: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冠心病复发的危险性。其实,每年夏季,特别是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升高时,冠心病发作导致心绞痛乃至心梗的并不少见。

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若补充水分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血液粘稠度升高,若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基础,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内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高温、潮湿的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不足,过度疲劳使人们心烦气躁,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这些不良刺激可以直接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造成猝死。


记者:冠心病发病有征兆吗?


孙宏涛:大多数患者在冠心病发病前、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是会感受到一定征兆的,征兆可轻可重,主要有:

1、极度疲劳感。

2、身体疲劳时,胸骨后突然出现绞痛,或者出现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被很多患者描述为“被人卡住了脖子”或者“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喘不上气来”。

3、胸骨后的疼痛放射至肩、颈、手臂或上腹部,并出现剧烈呕吐、大汗淋漓、手足冰冷等情况,甚至休克。

4、熟睡中突然憋醒,感到胸闷、憋气,需要坐起来才觉得舒服些。

5、无原因的突然出现心慌、眼前发黑,有跌倒感,同时大汗淋漓,被患者描述为“啥也没有干,却突然昏倒”。

6、上楼时出现心慌、气急。

7、心绞痛发作频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口服硝酸甘油未缓解。

8、莫名的恐惧感。


记者:一旦出现这些征兆,患者本人或家属,应该怎么做?


孙宏涛: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形,应该高度怀疑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出现征兆的这段时间正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黄金时间!

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现心绞痛,要绝对卧床休息,环境保持安静,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同时舌下含服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血管的药物;如果多次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仍未缓解,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应考虑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患者应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将患者送入医院救治,同时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克服恐惧感。

如果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家人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应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即就地进行心外按摩。

出现冠心病发病征兆的其他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就医。


记者:为了安然度夏,冠心病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孙宏涛:1、选择合适的时间出行,避开日照最强烈的时段,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外出注意防晒。

2、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清淡低脂的食物,避免血液粘度过稠,发生意外。记得早晨起来要补充水份。

3、每天早晨4点-10点这段时间是心脏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魔鬼时间”,建议在醒来的头30分钟,最好继续安静的躺在床上休息,避免大的运动。

4、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夜间睡眠的质量。好的睡眠是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保证。尽量不要熬夜,避免过度疲劳。有条件的话最好中午小憩片刻。

5、心静自然凉,保持良好、平稳的情绪,尽量避免大的情绪波动。坐看云起云落是多么优哉游哉的境界,这种境界下,很多心血管意外也离你而去了。

6、对于慢性病的病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人,炎热天气里要倍加小心。一定要按时吃药,如降压药、阿司匹林,控制血压平稳,避免血液过分粘稠,安全度过夏天。

===================

相关链接:什么是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猝死5种类型,其中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时间闭塞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所致。


                                                                   记者: 中国消费者报 食品-健康版 唐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