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随拍
北大拒绝录取重庆状元何川洋的消息,在社会上议论纷纷,在我们家庭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了如下的讨论:
一方面的意见是:公平、诚信是社会与做人的底线,不能逾越。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杀一儆百,方能肃清舞弊作假之风,给更多寒门子弟以公平竞争的机会。这种观点也许是大多数人共用的观点,不赘述。
另一方面的意见似乎更加尖锐,一方面痛惜孩子失去求学的机会,另一方面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不良风气。主要观点如下:
北大也许有拒的理由,但是崇尚社会人文自由公正的北大难道只看到了何川洋造假?北大没有发挥惯常的追根究底之精神,剖析一下这里面的社会原因?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的责任?造假的是其父母,缘何子承父罪?他还是个未满18岁的孩子,连社会的功利阿谀都还没有认清,缘何要他也来承担这样一后果?
如果他利用了造假的分数,那么,剥除这些分数,依法录取好了。如果没有,那么,请依旧按优先原则录取。
区区一个何川洋,实打实的分数,却因为社会的过错、家长的恻隐、年少的顺从,就此被拒之学府门外。
孩子确实有错,但和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的太多的功利和投机相比,孩子的错误实在是太小了。即便真的何川洋投机了,有罪过了,北大就没有信心用自己的博学豁达来宽容教育好这个孩子么?还是怕这样一个高分孩子真的就有那么强的传染力将北大名师高徒们都玷污了?
我不敢相信北大就作出了这么草率的决定,竟然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在了社会问题的审判浪口上?谁是真正应该受到处罚的?北大此举真的就彰显了正义和公平么?
一个不满18岁的孩子,如何不能从容宽处置?他还是在认真的读书考试阿,还没踏入社会的门槛,大学就将一个所谓的造假罪责冠之名下,并以此拒之。
惊竦一下。原来学校也不是学生们宽容的家。
何川洋的悲哀?北大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造假的难道就是他一个,天理不容么?他不过是众多造假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不过因为他考了状元,枪打出头鸟,社会正好给这个孩子开了个小灶,着实上了一课。而更多的是逍遥的看客,他们的确逍遥。
诚信应该是全社会的遵循守则,从小灌之,人人守之。可是当全社会的诚信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突然将这一板子打在一个孩子身上。
我真的心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