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于巴黎卢浮宫
读孙宏涛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之我见"有感
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医学科学各学科间的分科越来越细,医学科学由此更加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医生也进入狭窄的专业范围,他们的兴趣集中在能客观测量到的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上,力求通过各种检查仪器和设备的检测,而起到治疗病人的目的,医生只关心疾病,不关心人,脱离病人去治病,忽视了病人的患病体验,忽视了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注,人的尊严的维护。忽视了除生物病因以外的社会环境,个人行为、生活方式、观念认知等多重致病因素。而人文精神的中心意义是人是最高价值,医生的医疗行为要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之中,这才是医生的人文精神所在,而目前我们很多医生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由于目前所强调的在医疗实践中循证医学的误解,形成医生们对各类仪器设备、各种生化检查的过分依赖,从定性到定向、定量,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间很少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医生和病人之间仅仅是一种数字、指标等单向信息服务,在这种医学活动中医生从某种程度上,已让这些失去人性的技术束缚,失去了医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同情心。病人的痛苦被转化成为检验单上的数值和各类影像图片,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被逐渐消解了,人文精神在现代技术的洪流中被蚕食。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界大家、哲学家们深刻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整体联系,医生技术行为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更加倡导医生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心身紧密相联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对待病人的认知应该是全人的认识,全人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医生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为以人为中心,有利于从整体层面认识和治疗疾病,有利于目前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有利于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关心病人,有利于提升医生对病人人格的尊重。通过将人文精神注入到医疗行为之中,强调医学的目的“以人为本”,医生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之间保持平衡,技术不等于文化,高技术、高智商的人,其人文修养未必高。古西腊的哲学家、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高尚的”,在我国古代,医生也被誉为“仁爱之士”,不仅仅强调了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解决病人痛苦的同时,更注重对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医生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需要医学人文精神,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医生,在他(她)的医疗行为中,他应当恪守“医者仁术”的基本原则,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在诊疗行为中,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得体的语言
,注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的疾苦,不仅要始终盯者疾病,更要正视在痛苦中呻吟的人,并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等,以有效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最大化地满足患者的自主性要求。
所以“天人合一”,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是现代医学的理想目标,也是现代医生最高境界,现代医生既要掌握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坚持科学的精神,又要弘扬人文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医学进步。
panpan
原文
http://pha999.blog.sohu.com/11091543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