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型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培养趋势
(2011-04-28 09:18:25)
标签:
浙江师范大学丽泽书苑小学全科型教师杂谈 |
分类: 论文大赛锦集 |
论文集锦——编号[2011—09]
全科型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培养趋势
编者按:在我国小班化教学逐步展开以及教师包班制的出现之时,对于小学全科教师需求的急切性,要求高师院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借鉴和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培养能胜任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全科教师。
在多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例如在美国的小学里。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我国也在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出现了教师包班制,因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在我国就成为必然了。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分科培养和综合方向培养两种,其中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培养并不完善,任务很艰巨。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际来论述在高师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及其必要性。
一、培养目标
小学全科教师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
从定义之中可以看出,高师院校中要培养的小学全科教师是要囊括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任务。其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合理的教学能力结构,有一定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培养的合格教师能够掌握小学阶段班级的所有学科教学。
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各发达国家的基本发展趋势
目前各发达国家的小学教学大多数实行不分科教学,进行全科教学,小学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要求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复合型知识和教学能力。实践证明,小学教师采取全科培养的方式是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1.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结构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尤其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一小部分的小班教学和包班制教学是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方向,将逐步代替分科教学。
2.教师配置状况的需要
目前我国小学的教师配置方面极不平衡。培养能教授小学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师能缓解小学教师分配不均匀的现状,完善教师资源配置体系,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补充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从整体上提升小学教育的水平。
(三)教师专业化的趋势
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教师能够不断满足社会所赋予教师职业的要求,因而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是从团体到个人,从单学科到多学科等的发展,这一趋势要求小学教师有更广博的知识面,是一种“综合型”、“全能型”的教师。
(作者:钱旭升、吴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