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教育社会学——聆听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的讲座

(2010-12-22 17:37:40)
标签:

浙江师范大学

丽泽书苑

南京师范大学

吴康宁

讲座

教育

分类: 学术笔记

学术笔记—编号[201012]

听“走进教育社会学”的体会

讲座开始时对于教育社会学,我感觉很陌生。从这个名词的表层意思理解,我想教育应该是和社会有关。但是这个概念很模糊。今天听了吴康宁教授的讲座,这个讲座不能说使我完全对这个名词了解得透彻,但至少让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任何一个名词都没有一个很精确定义,只能说它有一个相对的定义。当然教育社会学也不例外。吴教授讲到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都在反思,因为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批判—完善—批判的过程中,我们对“教育社会学”这个学科的认识不断丰富。

很多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即“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教育问题”。就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等等,它是一个连字符学科。吴教授说严复在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社会学研究》时译为《群学肄言》是深的社会学精髓的。我们知道,社会的本质是人的所有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学的视角也是人群的视角。教育社会学不同于教育哲学,也不同于教育心理学。吴康宁教授用三句话清晰地划分了三者的界限。“一滴水见一池水”很好地折射出了教育社会学的特点,即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通过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比较,通过对个案的研究透视社会群体。当然也不否认社会学不可以研究宏大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解构来化整体为局部。“一滴水见所有水”是对教育哲学的描述,即哲学研究的是人类。“一滴水见一滴水”来形容教育心理学,即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我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一个矛盾的学科,矛盾体现在它既是一个“复杂”的学科,也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复杂是因为它要研究的是人群,而不同的人群,不同人群内在的文化又有复杂性。而简单是因为它只需要做事实判断,作为研究者,我们不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排除我们的主观价值判断,排除我们的文化偏向影响。但是,客观上,我们在研究一事物时偏偏会无意识地将我们的主观意见融入到研究中,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将这个程度降低到最小。

我认为我们可将教育社会学的特质归结为两点:即人群和事实。我们最终要研究的是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我们最终要揭示的是事实。教育社会学研究是在比较,在比较中使揭示的事实有意义。在研究方法层面,吴教授对我们这一阶段的研究生推荐了双维组合法。

 

客观事实

 

主观价值

事实性研究

 

对客观事实的事实性研究

对主观价值的事实性研究

价值性研究

 

对客观事实的价值性研究

对主观价值的价值性研究

对主观价值的价值性研究举例:《对良好班风建设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我知道我对教育社会学的认识还有很多不足,但我觉得教育社会学里丰富的内容是很值得去学习和研究的。

                                                                     (整理:杨伊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