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立学者
独立学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04
  • 关注人气:4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思文存》李鸿章霸气十足向外国银行借钱

(2018-12-29 21:52:50)

《久思文存》李鸿章霸气十足向外国银行借钱

从1875年开始,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奉命创设北洋水师。作为一只近代海军部队,北洋水师需要大量经费,来向国外购买舰船。虽然朝廷每年拨款200万两银子,但不能满足北洋水师快速发展的需要,只能另外想法。

最初,李鸿章奏报朝廷同意,于1884年设立了“海防捐”。所谓“海防捐”,即各色人等,捐助一定数额的银子,筹措海防经费后,可以获得一份海防官员的职位。说白了,仍然是卖官鬻爵的那一套。

不过,“海防捐”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1887年,李鸿章奏报朝廷,称:“惟此次展限捐输,系专备海军衙门支款,并拨作北洋三铁舰及续购四快船用费暨东三省练军月饷之需,在在均关紧要。即旅顺船坞工款,直隶所收展限捐项,仅及得半之数。”这就是说,“海防捐”实际上只有一半进入海防建设。

那么,朝廷所收“海防捐”去了哪里?答案是:被人挪用到颐和园修建工程上了。如梁启超所指责的那样:“当海军之兴,未及两年,而颐和园之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此后名为海军捐者,实则皆颐和园工程捐也……括全国之膏血以修国防,而其实乃消磨于园林土木之用而莫之或知,卒令一蹶不振。”

挪用“海防捐”的人,李鸿章可惹不起。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好另外想办法,从外国银行借钱来搞北洋水师建设。

李鸿章通过盛宣怀,找到了英国汇丰英银行、怡和银行,法国东方银行,德国德华银行4家银行,洽谈借贷事宜。

找外国银行借钱,不是李鸿章的首创。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左宗棠西征新疆,缺乏粮饷,就数次通过胡雪岩向英国银行借钱,完成了西征任务。

而李鸿章这次是选择有意借低息贷款,谁的利息最低,就借谁的钱。

然而,外国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怎么会主动降低利息呢?

李鸿章找来英国汇丰英银行、怡和银行,法国东方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的代表商谈。在商谈时,李鸿章故意摆足架子,甚至不与他们握手,来吊他们的胃口。随后,李鸿章提出条件:哪家银行贷款的利息最低,就从哪家银行借款。

当然,李鸿章表现得如此霸气十足,是有底牌的。他的底牌就是:从哪家银行借款,就从哪家银行所在的国家购买舰船。

这是一张充满诱惑力的底牌。一方面,能够通过借款赚取利息;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舰船订单赚取巨额利润。世界上有比军火买卖更赚钱的生意吗?因此,各家外国银行哪怕把利息压得低一点,也要获得李鸿章的舰船订单。

很快,英国汇丰英银行、怡和银行,法国东方银行,德国德华银行4家银行给出了他们的利息。英国汇丰英银行、怡和银行利息最高,被排除在外。法国东方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利息一样,怎么选择呢?

李鸿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德国德华银行。原来,李鸿章一直很青睐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克虏伯大炮,对于配备克虏伯大炮的德国舰船情有独钟,并购买了两艘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作为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船。这次,李鸿章依然打算从德国购买舰船,只是,为了将德国银行的利息降到最低,才拉上英国、法国的3家银行作为“陪练”。

最终,李鸿章用德国德华银行的借款,从德国购进了2900吨的巡洋舰“经远”号和“来远”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