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洞娘子说---红楼梦中的《葬花吟》原来是一首藏头(尾)诗

(2013-06-22 15:24:14)
标签:

转载

妙文

文化

http://blog.sina.com.cn/u/3296672260

古洞娘子说---《葬花吟》原来是一首藏头(尾)诗

(2013-06-16 13:39:31)

转载

标签:

葬花吟

藏头诗

分类: 红楼解惑

 

    《葬花吟》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为林黛玉所吟诵出来的一段诗词。整首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该诗历来最为世人所称道,普遍被认定为红楼艺术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殊不知,葬花吟谐音【寅藏话】,它是一首典型的藏头(藏尾)诗。将每句首尾字连读成句,系一篇介绍宫廷本(程乙本)《红楼梦》始末源流的叙事文。据隐语内容判断,该诗原创者为曹寅,作于乾隆元年(1736)。下面是笔者在恩师指导下对《葬花吟》原文的解读:

    按:下面插入一段关于老版《红楼梦》主题曲《葬花吟》的视频,是当年王立平花一年零九个月创作完成的得意之作。王先生自认为深谙原著作者旨意,将黛玉低头葬花理解成昂首问天。读者可参照这段视频,对比拙作作出的判断,准确领悟《红楼梦》作者创作《葬花吟》的真实意图。

http://player.yinyuetai.com/video/player/520552/v_21059167.swf  

   

    【话】谢花飞花满天【添】

    【哄】消香断有谁怜【连】

  【佑】丝软系飘春榭【写】

【录】絮轻沾扑绣帘【连】
 
【龟】中女儿惜春暮【募】

【雠】绪满怀无释处【储】
 
【授】把花锄出绣闺【龟】

【人】踏落花来复去【去】
 
【留】丝榆荚自芳菲【妃】

【补】管桃飘与李飞【废】
 
【套】李明年能再发【话】

【名】年闺中知有谁【水】
 
【三】月香巢已垒成【程】

【两】间燕子太无情【清】
 
【名】年花发虽可啄【焯】

【瘸】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请】
 
【佚】年三百六十日【日】

【奉】刀霜剑严相逼【逼】
 
【命】媚鲜妍能几时【史】

【乙】朝飘泊难寻觅【秘】
 
【话】开易见落难寻【寻】

【解】前闷杀葬花人【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傻】

【杀】上空枝见血痕【恨】
 
【牍】鹃无语正黄昏【昏】

【合】锄归去掩重门【梦】
 
【情】灯照壁人初睡【谁】

【儿令】雨敲窗被未温【问】
 
【拐】奴底事倍伤神【审】

【版】为怜春半恼春【春】
 
【连】春忽至恼忽去【去】

【字】又无言去不闻【文】
 
【日杂】宵庭外悲歌发【话】

【子】是花魂与鸟魂【诨】
 
【话】魂鸟魂总难留【留】

【撂】自无言花自羞【修】
 
【袁】奴胁下生双翼【意】

【随】花飞到天尽头【头】

  【添】尽头【涂】

  【合】处有香丘【囚】
    
【味】若锦囊收艳骨【雇】

【意】掊净土掩风流【留】
 
【子】本洁来还洁去【去】

【腔】于污淖陷渠沟【勾】
 
【耳】今死去侬收葬【章】

【伪】卜侬身何日丧【上】
 
【龙】今葬花人笑痴【刺】

【他】年葬侬知是谁【谁】
 
【逝】看春残花渐落【录】

便【编】是红颜老死时【实】
 
【乙】朝春尽红颜老【唠】

【话】落人亡两不知【子】

 

此诗每句首字谐音顺读,尾字谐音倒读,连读即为:

【话哄佑录,龟雠授人,留补套名三,两名瘸佚。奉命乙话解,独杀牍合情,儿令拐版连字,日杂子话撂袁,随添合味意,子腔耳。伪龙他逝,编乙话,子唠实录。谁刺上章勾,去留雇囚涂,头意修,留诨话文,去春审。问谁《梦》昏?恨傻人寻秘史,逼日请焯清,程水话废。妃去,龟储募连写,连添。】

译文——

《红楼梦》哄骗七皇子胤佑抄录后,曹顒的手稿全部送给亲朋好友。最后剩下三套书名不同的备用抄本,被曹霑遗失两套。乾隆继位初,下旨解禁二稿本,但当时与本事相符的恰恰只有禁本,于是曹顒授意瘸子曹霑刻印这个本子,乾隆将写有曹顒的话的本子交给袁枚修改,袁枚依照曹顒口吻又插入一些得体的话。

雍正死的那年(1735),正式获准编定《红楼梦》二稿本,宫廷实录由曹顒编写,至于谁杀死雍正之类的敏感语言一律圈掉,保留什么或删除什么,基本上曹寅说了算。于是他乘机修改了头几回,保留了大部分隐语。直到去年春季,乾隆帝才审校完毕。

假如问《红楼梦》哪个本子最假?我(曹寅)最恨某些人一味雕章琢句,引经据典从历史典故去搜求宫闱秘史。以致迫使乾隆请何焯来校书,程伟元的假话本因此废弃。1734年竺香玉死后,乾隆就招募曹顒改书,曹顒也是基于这一契机,得以将本人意思写入书中。

 

不妨回过头来审视第二十七回相关文字,作者在黛玉葬花前,先是让宝玉三天不见黛玉,然后让宝钗将林姑娘藏起来,并支退几拨正在找她的人,已经为葬花吟的神秘色彩千里伏线。回前庚辰批曰:“....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这是作者担心读书人错会其意,盲目从诗言事典去寻求真意所作的提示。脂批多次提到立生面开新场,又曰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此类批语,皆提示《葬花吟》一诗采用的是一种独特文法,仅从诗句表面是难以求解的。

《红楼梦》语言的全新读法,包罗万象,这只是其中的一例。推及其余,这部书隐藏的秘密不知还有多少?比如提到何焯参与《红楼梦》校订一案,近年也有学者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将何焯列为《红楼梦》作者人选,因证据不足,恩师也一度持否定态度。《葬花吟》居然佐证这一事实。梳理文本其它证据,偶尔提及乾隆雇人校书,然雇请何人?线索一直处于中断状态,没想到葬花吟给出了明确答案。

何焯长于考订,其所居名赍砚斋,他是否在脂本中留下批语?是否与曹寅父子有过接触?他作为乾隆御用文人,编订的代表作为今天所见的哪部抄本?此类话题为研究者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只能以俟后来者去研究解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