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初的事态发展
国庆节除了加班,干的最要紧的事之一就是修理熊孩子!
今天爸爸给乐遥爷奶打电话,让她问候老人她就是不肯,多次商量捂着嘴死活不接电话,最后想念孙女儿的奶奶把标准降低到“只要叫一声奶奶就好”,依旧没能如愿,爸爸奶奶异常失望……
这种情况持续了3年多,可以说从乐遥有能力接电话以来,就不爱接电话!痛快接电话的几次都是妈妈提前做很久思想工作的,以玩或各种理由不接电话,更别说主动打电话了,接我的电话有事还要犹豫和商量呢。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可不小!小一点的时候我们觉得还不懂事、慢慢就好了,一再“纵容”,出发点是不想逼她干她能力之外的事,尽量让她发自内心的快乐的去做应该做的事。后来认真和她说过一次,确实改观了一段时间,最近许是忘了,又“犯病”了。现在看来单凭自觉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时刻有人警醒着她。现在除了我,家里其他人都无法让她接听电话,再这样下去就是不懂礼貌、不尊重长辈甚至忘恩负义了!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加完班回来吃完晚饭已经八九点了,心平气和但严厉的和她交谈了下,简单明了的告诉她怎么做是错的、先要承认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怎么做是对的,“过能改,归于无”,尊敬老人、给老人汇报近况是必须做的、不允许讨价还价偷工减料……
倔强的熊孩子斗争了半天,才哭哭啼啼的给现场的爸爸承认了错误,又打电话给奶奶承认错误、并乖乖汇报了近况。扣电话后,慢慢恢复平静,又絮絮叨叨和我“开诚布公的”讨论了许久: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看来这次理解的比上次深刻。防止好了伤疤忘了疼,和颜悦色的再次给她强调了:弹琴好、画画好、其他方面都好…但只要有不尊老这一条所有的都等于零,白搭!
二、一位热心妈妈的重要留言
“宝妈,看到你今天的帖子里说的宝贝不打电话的事情,特别巧刚才看李跃儿的书里面几句话写的孩子的状态,书名《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跟老人回老家了,妈妈打电话不愿意接电话,李跃儿是这么解答的:给孩子打电话,孩子一般都会显得无话可说。本来孩子是感觉动物,他要感受到成人的气息和表情与语言同步才能够对语言有所理解和感受,所以孩子不愿意接电话,并不是忘了妈妈爸爸,而是不喜欢以这种形式与亲人交流。后面说,要想打电话安慰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安慰家长,那就从拿起电话就说孩子喜欢的话题,不要逼迫孩子回答你。要是追问孩子问题,孩子还得停下来去回忆,这会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压力,而他又不会像成人一样随便说什么,所以就感觉不舒服,这样,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是想孩子小,表现的是自然反应,我们家长别太焦虑的上纲上线,其实我们只要孝敬老人,孩子长大一定会孝敬老人。这种事别太计较了。”——山东 翔翔妈
三、我的印证和反思
非常感谢这位宝妈!反思我自己没有看清这层意思一是因为我功力不到、需要继续学习怎么当个好妈妈;二是面对家里人一致的责怪我没有冷静下来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的想弥补我“教育上的缺失”,别人把想法强加给我,我又毫无保留的强加给了孩子,从而想让她立刻改掉我们认为的“恶习”;三是对这件事太紧张了,真的是“上纲上线”了。
经这位妈妈的提醒,我想起来很久以前我和乐遥谈这件事的时候她说过,是因为“看不到奶奶的脸”,不喜欢对着一个没感情的手机说话,如果视频说就没问题。是我自己疏忽了,根本没想起孩子说的理由,或者说没认真理解孩子的心。今天一回家,就向乐遥求证,结果她依旧是这样说——确实是因为不喜欢对着电话叫“奶奶”。孩子和大家真的不一样,我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
和乐遥道了歉,跟她说我理解她的想法了,她的做法没之前我说的那么糟糕。让我们一起,慢慢来,慢慢成长!
再次谢谢这位热心的妈妈!
***********************************
跟大家分享一首小诗:
我的爱不如孩子多
我也爱我的孩子。
可是,我却不如他爱我。
我的爱不如孩子多。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对他发脾气,甚至会避开他。
而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却阻止他对我发脾气,我会批评他,而他不但不讨厌我,还要想方设法讨好我。
我的爱不如孩子多。
当我累了的时候,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不允许他来打扰我。
而当他累的时候,我却还希望她不喊苦不喊累,而他即便不情愿,也努力去做。
我的爱不如孩子多。
我总喜欢对他指手画脚,做不到就大声喊叫,还美其名曰“批评教育”。
而他不但不敢对我指手画脚,还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恐惧来讨好我。
我的爱不如孩子多。
我总喜欢用哄骗、恐吓的手段来让他做一些事情;
而他依然对我信任有加。
多少次对他说:“我不理你了。”
而他的心从没离开过你,连视线也没脱离过。多少次你把他推开,而他依然抱着你的大腿。
孩子更爱我们,是我们不懂得珍惜这份爱,是我们在慢慢地把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
当你要对孩子生气的时候,请你想想,他们更爱我们…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