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乐遥对我们撒谎了。说是撒谎言重了点儿,所以加了个引号。
18个月的小孩子惦记的事儿太多了,这不到了睡觉的点儿了还惦记着玩,还自己琢磨出了怎么能成功的达到目的。
首先,我先以“理”服人。我把《狼来了》那篇故事即兴改编了一下讲给她听:
乐遥忙活在自己尿尿的赶场中,对我改编的这么有才、这么完美的故事无动于衷。我只得上第二条计谋:答非所问:不是想尿么?好来,去WC把着尿!这小妞儿也不傻,一看是来到了大人们的厕所没得玩了,还要被把尿怪冷的,于是还没等妈妈改好姿势就自己“招”了,连声说“没尿没尿”,那好,回床上!
再加上第三条计谋:装疯卖傻。当然这只是个比喻。我就是有时在她要求的时候,表现得很困,对她说“妈妈太困了,等你睡起来我们再尿吧”,偶尔能蒙她个不知怎么再要求,利用的是她懂事的特点;
当然,最狠的当属第四条了:一不做二不休。面对她的明知故犯,我也来一招“不怕开水烫”,直接很诚恳的对她说“想尿尿吗?那就尿在床上好了!”乐遥沉默了,我觉得她心里绝对是在琢磨:妈妈不会是被我逼疯了吧?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不管怎么样,结果是情况开始好转:乐遥每晚睡觉前的厕所之旅已经由5次,减少为1次了。睡前尿一次倒是很正常,也是个不错的习惯,这样晚上基本就不再起来尿了,我又可以不用起夜了,也就不和她计较了。可是最近有新花样的端倪:不知是秋天太干了,还是我不愿见的那个原因乐遥睡前开始要喝水了!今晚就对爸爸说:“爸爸(我)渴了,喝水”,于是爸爸颠儿巅儿的就下去给她倒水喝。当然爸爸也知道睡前不能多喝水的道理,就给她少到了点儿,她一吸先是吸到一股气,自己嘟囔“没水!”,后来坐起来喝后发现有点水倒也没再说什么。那我就在想:她不会是想了这个办法再次制造下去“风光”的机会吧?!希望是我多疑了,拭目以待中,希望不是我们母女计谋对对碰的开始。
我觉得“撒谎”是件早晚的事儿,没不会撒谎的人。我也正好借此机会提前预习一下对策,这里还真有好的经验分享,讲述“撒谎”怎么让宝宝长智慧(感谢我的早教中心寄来的文章分享):
一般宝宝从2岁多开始就会说谎了。宝宝动辄说谎,妈妈不必过分担心。科学研究证实,会说谎的宝宝比不会说谎的宝宝创造力高得多。听到宝宝说谎,妈妈千万不要大声斥责,这样可能会剥夺宝宝创造和思考的机会,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与心理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妈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引导宝宝,让宝宝的撒谎行为拐个弯,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解读宝宝的谎言
撒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宝宝撒谎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认识能力相关,一般分为以下3种形式:
1.幻想性撒谎——其实宝宝是在想象
3岁内的宝宝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把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往往会即兴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套用到现实上去不真实的“撒谎”;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跟真的一样,但是又漏洞百出,这只是他们通过想象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带有非常明显的幻想痕迹。
2.被动性撒谎——其实宝宝只是想保护自己
宝宝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妈妈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情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其实,宝宝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为了逃避宝宝就会尝试说谎。尤其当宝宝说谎后成功逃避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是不意味着我们发现了她们说谎就是应该适当的惩戒,或者有所表示?)
3.行为性撒谎——其实宝宝是想让自己更加合理化
有些被家长娇生惯养的宝宝,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他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可能悄悄的把它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宝宝也可能编一些想象的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可怕的,问题出在娇生惯养上,这种孩子往往很脆弱,受不起挫折,最该警惕的是这种情况)
巧将宝宝谎言化智慧4妙计
1.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宝宝想象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宝宝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宝宝撒谎时,妈妈最好是策略指出宝宝的问题,同时宽容对待宝宝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们的幻想性撒谎行为进行诱导,宝宝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妈妈千万不要因宝宝撒谎而训斥他们。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将计就计是也)
2.给宝宝创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谎”机会
比如,宝宝对妈妈做饭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妈妈在跟宝宝玩耍时可以来一次幻想性“撒谎”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宝宝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比如和宝宝做类似过家家的游戏)
3.给宝宝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如果宝宝发生行为性撒谎,妈妈一定要相信宝宝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宝宝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宝宝自省,同时也可通过这个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比如,宝宝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如果宝宝想不出方案,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提示:“霏霏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难过啊。你怎么办她才不会难过呢?”
4.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宝宝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宝宝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凡是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象的故事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