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亲子]俞敏洪:如何做一个幸福的父母

2014年10月13日,俞敏洪老师参加了“追寻幸福的科学”清华论坛,期间,俞敏洪老师做了《幸福就在你心里》的主题演讲,下文整理自演讲内容。
1. 幸福跟你的出身、家庭环境有关系 |
在任何一种父母有负面情绪的家庭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孩子,幸福指数一般非常低,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没有在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下长大,所以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检点我们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有钱状态还是没钱状态,不管是工作顺利状态还是不顺利状态,你首先产生的情绪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是否认外部的还是否认内部的。
任何把原因归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归到自己无能的,这些都是不幸福的来源。
毫无疑问,我比较幸福,虽然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但我的父母都积极应对身边的一切事情。我很少听到父母去抱怨,他们总是勤劳地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实际上,在我们整个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错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般一个人家是养3头猪,我们家一年养6头猪。虽然当时猪也卖不了几个钱,但这还是意味着我们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为当时,农村当中,唯一能拿去换现金的东西就是猪。
这种生活状态,让我从小意识到:如果你要变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环境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中国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国,也天天抱怨美国。我可以断定,他们跑到丹麦——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照样会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所以说,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样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理,提醒自己要阳光起来。
2. 假如人能活100岁的话,有70年的幸福是和另一半相关的 |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一生最主要的幸福来源是找对一个人,找对你想要的那个男人或者那个女人。这和谈恋爱还没有关系,一起生活的特质和谈恋爱的特质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谈恋爱的时候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女性,你结婚以后,“漂亮”在婚后生活中是不起作用的。谁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当你看一个漂亮女孩一个礼拜以上的时候,谁都不觉得她漂亮了。
美丽来自于距离感,而不是来自于面对面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非常认真地去思考,我们找的那个人到底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找女人要找贤惠的,贤惠的女人让男人心情放松;找男人要找胸怀大度的,能给你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
最悲伤的是找到一个男的,除了会抽大烟、天天打骂你,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宽阔心胸,这样的人会让人崩溃掉。男人找女人,天天把你跟其他人比较,觉得你狗屎不如,找到这样女人的男人也是掉进地狱里了。
3. 幸福是需要经营的 |
我是搞教育的,我发现中国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不幸福。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教育好。其实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是经营一个家庭幸福的过程。
当一个父母发现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幸福指数立刻就增加了。但是,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气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给毁掉,因为他都不知道孩子从小到大应该培养。
很少有父母会引导孩子读书的好奇心,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读书。读书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环。3岁开始到10岁,孩子就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
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带到一个世俗的空间,去比较很多不该比较的事情,让孩子养成一些世俗的比较习惯,成绩不如别人自卑,衣服不如别人自卑,长相不如别人自卑。除了社会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
如果你结婚生孩子了,你又不会带孩子,那孩子就会变成你的噩梦,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较渺茫的。
中国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于不信宗教,中国人不幸福也不是因为没有钱,中国人的平均生活状态,除了一些边远地区的人,还是不错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你没法生存下去的时候,财富和幸福是密切相关的。当你到一定程度之后,幸福已经不和财富正相关了。
我个人感知的幸福是这样:如果给我一个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满足我下面两个条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个条件是在房间里有一堵墙的书;第二个条件是必须让我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可以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吃一吃喜欢的饭,这个饭绝对不是鲍鱼、鱼翅,而是兰州拉面。
4. 幸福源于和自己的比较 |
回想过来,我还算是比较幸福的。这倒不是因为娶到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孩子,而是我从小到大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不去跟别人,尤其是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
一个人要不要比较呢?要比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和身边的人比,而且比的永远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来,比出快乐来,那就可以比较。而中国人永远是比到最后,比出自己的万般不是,比到最后崩溃的状态。所以我下决心,让我在生活当中不和别人攀比。
人什么时候会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较的时候,不管你在什么状态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标去努力,往往能为了目标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会开始觉得这样的幸福。
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远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远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状态下,往前走就好了,说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