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4-10-15 11:04: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感悟 |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3课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初步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感悟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读中感悟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初步感受,自学生字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发现学生词语的读音、词语的理解、生字的书写、多音字的掌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地指导,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既渗透了生本教育的新理念,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读文
本课共有10个生字都集中在本文的1---4自然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朗读情况时,我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只读了文章的1---4自然段。
在学生自学、交流之后,我让小组读1---4自然段,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整体感知,整体感悟。
4.理清脉络
因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预习后学生对课文已经较熟悉了,所以在理清脉络环节,我采用让学生浏览课文找中心句------读中心句找关键词概括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关键句、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5.感受地球之“美”
根据板书我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地球之“美”,学生读文后,找出相应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之后看图美读,感受地球的美。又通过体会写作方法的用法,感受地球的美,
五、板书设计
美丽壮观
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这个板书紧扣文章的内容,突出中心,有利于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为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1.6.4班的学生预习能力较强,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高,课堂表现、小组间合作交流,小组间互动、生生间互动,表现都很出色,发言精彩,尤其是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互相补充的学习精神是值得我们班学习的。
2.这节课中,对于指导学生难写的字,易错的字是进行的较扎实,通过学生提醒、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生练习写、同桌互评互改,让学生把字写美观。
不足之处:在小组汇报理解词语时,有点费时,导致后面的第一自然段的感悟学习进行的较仓促,感情朗读课文缺乏美感,这是我对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造成的。
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