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花生》教案(第一课时)

(2014-09-03 10:36: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感悟

《落花生》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3.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作文小练笔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解题导入 1分钟,师生问好,预留1 分钟)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出示花生的图片。

  师:请看大屏幕(手指封面),这种植物就是花生。(板书“花生”)花生的生长过程课件

2.读课题。

师:花生地上部分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成熟的果实如不及时采收,还会自然脱落在泥土中。所以也叫“落花生”,(加板书“落”)它也叫长生果。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作物,被人物广泛种植,可是,作者为什么会对这小小的、平凡的花生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领悟!齐读课题。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3.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作者是许地山。课前,你们搜集了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2人)。老师这里也有作者的相关资料(出示课件)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齐读)你们喜欢吃花生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只是嘴上说喜欢不行,得喜在心中。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你们心中有没有装“落花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预习时圈划的生字词。(自主识字)

2.预习检查生字词:(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文中的生字词也想和你们打声招呼。自由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半亩  尝尝吩咐 茅亭 榨油石榴   爱慕(意思以及文中含有爱慕的句子)  空地  便宜

自由读----开火车读(差生)----齐读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尝尝”的第二个“尝”、“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师:词语读准确了,相信你们也能把生字写漂亮。

在书写红色的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指导易错的字“尝、茅、榨、榴”,学生练写2遍。

师:生字词掌握了之后,我们再来感知段落!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在预习的时候你认为哪一段落难读,自己用心地读一读那一段落。

2.师:自信的你们谁愿意读一读难读的段落?指名读难读的段落,有问题纠正并正音,同桌互读难读的段落,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3.师:你还认为哪一段落难读?指读---纠正后自由练读---指名读(2人)(读1自然段出示在大屏幕上)(读10自然段)(读2自然段)

4.师:同学们读的很用心,请大家读一读这两段,读完之后发现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对比,发现标点符号的不同。教师总结(同一种事物之间,没有先后顺序,用顿号,就像第十自然段就是这样;象第一自然段这样的词语,有先后顺序,并且有一定的时间,所以用句号)。总结之后学生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指两名学生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两段吧)

5.师:在我们的努力下扫清了文章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会更棒。我们来开火车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尝尝”中第二个“尝”在文中读轻声。)

(3)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

自学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大家读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并试着拟定小标题。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讲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  )(  )(  )(   )四件事,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道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你能结合文章内容给文章划分结构吗?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读一读,并且在旁边标注体会。如果时间充足,让小组内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大家下节课的表现会更突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