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伟大
(2025-08-23 14:11:01)
标签:
杂谈 |
伟大,有崇高和宏大的意思。可引申为不认较个人利益,为群体或整体,包括其他个体进行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谈论《道德经》的伟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经》,然后了解《道德经》,最后是认知《道德经》的伟大。
什么是《道德经》!
谈论《道德经》不能绕开的是先秦时期的《老子》,而近代考古发掘有楚简和汉帛书的发现。
作为个人没有去研究这两份资料,但从陈鼓应先生《老子今注今译》中看到对楚简整理的裘锡圭先生认为楚简对应于流行本《老子》的“有物混成”是“有状混成”。对于这个观点以我个人认知来讲是正确合理的。【在我个人出版的(国外电子书号)《拨开《道德经》的迷雾》中引用了这个观点,ISBN 979-8-88648-176-1。我本心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想让外国人先发表读懂《老子》的文章。可惜出现了偏差,拿的是国外书号】
至于汉帛书《老子》,作为文献研究是无可厚非的。但把汉帛书《老子》推荐为真实的《道德经》就显得文人的风骨荡然无存。汉帛书《老子》的特点是德前道后,讲是真实的《老子》是难于争辩,讲是《德道经》也可以。但为了销量为名利讲是《道德经》只能讲认为读者连审题都不会。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道德经》?
作为一个读者会以写作逻辑以文法去审视一部作品吗?
如果会,那么我告诉你先秦时期的《老子》是一部打乱章节顺序的《道德经》。如果讲打乱章节顺序是窜改的话,那么还存在几处篡改。
把先秦时期的《老子》看作一盒拼图,章节是拼图块的话,《道德经》就是一份拼好的拼图。有兴致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真实的《道德经》章节排列可以在我新浪博客查获,在这里只给出《道德经》的前三章,其他就不多讲了。
有﹝状﹞【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6章】
这三章给出了道的解释,道与天地的关联,天地的定位和《道德经》出现的因由。
至于那些书都不会读就去写《道德经》是没意义的,在后面《道德经》的伟大中会讲出一些因果。
了解《道德经》。
对于了解《道德经》需借助《古今汉语字典》,时代久远的知识需要借助专家的力量,而《古今汉语字典》可以作为一个专家给出系统专业的意见,以先秦时期的字意去了解章节的意思是必需的。
我认为《道德经》并不是写现实社会的变迁,可理解为写潜意识世界,或理解为空间信息的交汇变化。
了解《道德经》重点是先理解“天地”、“有无”和“纪”的关联。天圆地方,简单讲就是圈子+准则、常法。有无指的是呈现和尚未呈现的。纪包含岁、月、日、星和历数。
对于天地,除“天圆地方”这个认知外,还要借鉴现代天文学行星的地球、恒星的太阳和银河系的认知。
要更好理解《道德经》除《古今汉语字典》外,还是需要参考一些经典,如《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严经》、《金刚经》这类涉及如来行经典去打基础。
而抄写经典能激发人体的潜能,从而更易领悟经典的真意。《道德经》侧重的是社会中的根、尘、浊,佛经侧重的是人体的根、尘、浊。因此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借鉴思考。《楞严经》对于浊有特定的描述,由其最后五阴对浊的关联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道德经》的伟大
《道德经》侧重论述的是无——尚未呈现的维度。在论证《道德经》的伟大前先作一些铺垫。
可以思考一下人类社会的变迁是因为知识、认知、还是欲望推动的呢?人类社会的方向是什么呢?人类只是地球的人类还是会成为太阳系的人类?
有科学研究表明“心存记忆”。
有科学研究堆砌“纳米瓶”。
有科学实验确认单细胞有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而佛学中有须尔山藏于芥子的讲法。那么,须尔山是纳米形态的还是物质化的是可以思考的。
《道德经》可以看作一部探讨纳米级构成的全方位的框架结构式经典,涉及纳米堆砌和运动。这里的运动指纳米堆砌形态的运动,并不是信息量化的信号传输。
涉及对空间的逻辑自我定义,近似于现代国家的国防空间高度的划定。
对于《道德经》的伟大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纳米空间进行开导和疏理,碾碎部分纳米形体,让空间得以清明而有序发展。
对于现实社会发展,我个人只给出《道德经》的一些启迪,并不强加于你让你认同。就象今天联合国不会要求原始部落学习科技文化一样。
先谈“有”“无”。
“有”可以理解为“已经呈现的”,“无”可以理解为“尚未呈现的”。
可以这样理解,知识、认知、欲望是“已经呈现的”的有。基因和灵魂是“尚未呈现的”的无。
知识、认知是“有”中“已经呈现的”,欲望喜恶是“有”中“尚未呈现的”。
基因和灵魂是“无”中“已经呈现的”,至于“无”中“尚未呈现的”《道德经》用“众甫”来表示。即空间中如何自主生成纳米堆砌出形体是一个遥远的更高一级的话题就不探讨了。
对于“有无”有一个相似的表达是“阴阳”,古老的阴阳又可分为老阴、少阴,老阳、少阳。
天地,先秦时期认为“天圆地方”。圆有圈子的意思,方有常法和准则的意思。圈子需要延续就要繁育,常法和准则需要维持就要力量,那么有女子持规男子执矩的图像。
《道德经》重要的地方是对“尚未呈现的”的领域的开导、引导和疏导清理。
从社会发展去思考,“天圆地方”和“道纪”的启迪在人类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时可以借鉴思考的。
作为个体,道者会侧重于居所空间和人体空间。这是《道德经》所讲的“物形之,器成之”。
《道德经》是一部严谨的经典,随科学的提高,人类将会明人体经脉络穴的意义,明白基因、明白柏拉图的哲学《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