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有多少地下水?

(2013-11-18 14:09:16)
标签:

仍有

储量

苏北

分布图

都会

分类: 地下水科普

全球水的分布,地下水占到了全球淡水资源的30%(数据来源:水资源、天气气候百科全书,1996

水无定形而取势低洼,雨无定时且强弱随机,所以水资源注定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人们容易加以利用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其储量仅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而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30%。虽然地下水总量很大,但由于开采条件限制,真正为人们所用的地下水量并不成比例。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1年我国的可用地下水资源量为7214.5亿立方米,仅占当年地表水资源量的三成。如果把这些可用的地下水平均铺在中国国土表面,只能淹没8厘米深。

 http://s1/mw690/001YDJCVgy6EjtOOKT6c0&69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发布了1961-1990世界人均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从总量来看,我国地下水资源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游,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地下水资源量水平很低,仅仅好于中东、北非、西亚的少数干旱国家(数据来源于Main & Kassel, 2007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部季风气候盛行,降水较丰富,西部干旱少雨。受板块运动影响,青藏高原强烈隆升,不仅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性气候和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特征,而且使区域水文地质形成条件复杂多变。总体来看,中国地下水的储藏条件由气候、地貌、构造、古沉积环境和诸多地域性形成因素共同控制。气候条件中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补给量;地形、地貌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含水层的介质类型和结构则决定了地下水的运行和储存能力。

中国地下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西北地区,大型断陷内陆盆地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松散沉积物,是孔隙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是中、新生代的大型裂谷盆地分布区,松嫩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南黄海-苏北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松散沉积物,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孔隙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高原则是以中生代孔隙、裂隙地下水为主;江南地区的中东部以基岩裂隙地下水为主,西南部则以岩溶地下水为特征。由于盆地形成、发展历程及古沉积环境不同,各盆地中的含水层相互独立,各成体系,并具有明显的多层性。近几十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国区域地下水分区进行了深入研究。2004 年,张宗祜、李烈荣主编的《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采用地貌、含水层、大河流域作为分区指标,将全国分为13 个水文地质区,代表了我国目前区域水文地质的研究水平。

='mZ�ii���ily:Arial;mso-fareast-language:ZH-CN'>

历史上的水资源管理往往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管理,仿佛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类环境要素。在水资源管理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已无法否认对其中之一的开发必定会引起另一水体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地表水体都会与地下水进行沟通,有时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水量和矿物质,有时地表水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并同时改变地下水水质。地表水的引用有时会引起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地下水的抽取可能会引起地表水的枯竭;两类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也可能由于水量的沟通而影响 彼此的水质。因此,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合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这对一国的科学发展水平、数据共享程度、社会运行机制要求甚高,我国水资源管理在建国以来虽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距离此目标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