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种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2019-07-14 20:33:04)
标签:
教育 |
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种策略
——学习心得体会
江苗怡
2019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实验教师”培训学习班,在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每一个给我们上课的专家教授都给我大脑带来很大的冲击,让我收获良多的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下面我就李春梅教授在7月14日的课堂上提出来的“课堂怎么上才高效”这一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几点看法。
1.
对于“如何评价一门好课”这一问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从上岗考到上岗培训,再到入职后这么多年,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这次培训学习中,李春梅老师提出的几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1.1 思维要有深度
李老师说,一门好课不仅要教会学习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思维还必须要有深度。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李老师建议我们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并在设问方面下功夫,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有思维,而且思维还要有深度。
1.2 眼里要有学生
李老师用“鱼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生有时候回答出来的问题我们听起来像是答非所问,或者我们教师觉得学生答错了,可能是我们没有在设问前充分了解学生。想上好一门课,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画面化,并且给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与生物学习相关的生活体验。
1.3 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要我们平日的知识的积累,还要我们教师时刻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我们教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作风。
1.4 情感态度价值观
李老师认为一门好课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温度的情景创设,还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这一任务非常重要但有一定难度,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感情升华,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
以上是我听了李春梅老师的课后的一些收获,下面来谈谈受到李老师启发后我对以往的工作的反思以及日后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2.心得体会
2.1 不仅要注重“教书”,还要注重“育人”
以往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每节课都在任务似的赶课,几乎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明白,即使内容上得多精彩,学生听得多认真,考试成绩多好,这样的课并不是一门好课,我这样的教师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把“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升华感情,让课堂有温度,让学生感受到温情,并且努力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2 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都知道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很难做到。一是农村的主动性不强,二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实在太重。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如何解决既要把教学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呢?李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我觉得非常实用,学生能看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能搞明白的不讲,用一个导学案把问题全部能解决。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去探究,去交流,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间里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最重要的是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
2.3 教学过程中注重逻辑思维,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我觉得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注意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思维,不同知识点之间要有所联系,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综上所述,此次学习让我收获良多,并且对我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衷心感谢各位的教授专家的指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