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用净值计算法计算收益(更新中)

(2015-06-04 02:29:50)
标签:

股票

 

 

如何用净值法来管理投资帐户

每年1月1号,净值归1
===============
假设你总资产N,则对应N份“基金”,每份净值1元

当天净值计算
===============
当天收盘之后,算出你的总市值,除以当前份数,就是“基金”净值。
当天净值和历史净值比较,就可得出月收益率,年收益率

资金存取
===============
存入资金等于申购“基金”,取出资金等于赎回“基金”

比如当前“基金”份额为N,净值为M,现存入P元,则份额变成:N + (P / M)
对应取出P元,则份额变成:N - (P / M)


存钱为正,取钱为付,未存取为0


另外对于自己操作自己的资金,可以略微修改一下:
比如当前“基金”份额为N,T-1日净值为M,现存入P元,则份额变成:N + (P / M)
对应取出P元,则份额变成:N - (P / M)


取T-1日的净值M ,来进行计算。

转白菜投资

如何用净值法来管理投资帐户

把你的自选股帐户看作一家基金,起个名字叫联合基金吧.
如果不用净值计算法,当出现存取款的时候,就会出现收益率失真.
比如,投资5万元,赚2万元,盈利40%.
这时联合帐户的某股东不玩了,退股,要取出30000元.
取钱后,
实际投资=原始投资-退股款
实际投资=5万-3万
实际投资=2万元
新的盈利率=利润2万/本金2万=100%
实际上盈利率当然没有这么高.
反之,有新股东中途加入存了款,也会出现另一种失真的情况,就是收益率忽然变小.
现在我们采用净值法来计算.
我们以11月13日作为起始基准日,这天沪深300指数收市是3518.7点,
现在按1000:1的比值,折算成你管理的这个联合基金的净值3.5187元.
也就是说,联合基金净值的3.5187元,就对应沪深300指数3518.7点,以方便将来作业绩比较.
当然,因为你管理的时候会设定一个仓位(持股比例),
再加上即使满仓时,也总会有些资金不足买1手的情况,所以,不存在绝对满仓的.
这样就要设定一个比较标准,比如,你若是满仓运作的,那么可以设定为:
业绩比较标准=95%沪深300指数+5%一年期存款利率
现在把你管理的帐户的总市值除以3.5187元这个净值数,就知道这个联合基金的总份额数了(也可以叫做总规模).
若是多个朋友联合炒股的,还要把各个朋友在11月13日这天的市值除以联合基金净值3.5187元,
这样就知道各人有多少份额了,一般精确到1份,也可以精确到0.1份.
不足1份或0.1份的余额记入基金资产,这部分资产也是在帐户内运作的.
以后帐户增值了,这部分资产也会增值,在下次计算基金的最新净值时,会归入到新净值里去,当然减值时也一样,所以是没有影响的.
以后,随着股市的涨或跌,帐户的总市值会变化,把新的总市值除以总规模(总份额),就得到新的净值.
各个朋友(你的客户,也包括你本人)以各自的份额数乘以新净值数,就是各人新的市值了.
以后,哪个要存入或取出资金,就相当于在新净值的基础上申购或赎回本基金.
把申赎资金除以新的净值,就知道要申赎的份额数了.
在没有申赎的情况下:
新净值=新总值/基金规模
在有申赎的情况下:
新净值=(新总值-申赎金额)/原基金规模 (注:申购时金额为正,赎回时金额为负)
比如,有个朋友(或你本人)要增加投资,这笔投资是按当天的收市净值来计算申赎份额的.
所以,减去这笔申购资金后,剩下的才是原来的资金,原来的资金相对上一天的市值变化才是你这个帐户的实际涨跌.
申赎后,
新规模=原规模+申赎份额 (申购为正,赎回为负)
申购赎回费与管理费是管理基金的收入,有两种计算方式.
一种是利润分成方式,例如按利润的10%提取佣金(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时当然没有佣金).私募基金常用这种计提方法.
比如这个帐户增值20%,
新净值=3.5187元*(1+20%)
新净值=4.2224元
这时,你的朋友投入10万元,现在就是12万,盈利2万,佣金就是2000元.那么计算时,就是在他那里赎回2000元,你这里是申购2000元
申赎份额=申赎金额2000元/新净值4.2224元
申赎份额=474份 (精确到1份)

申赎份额=473.7份 (精确到0.1份)
这样,在结算日,在他的份额数上减去474份或473.7份,你的份额数上加上474份或473.7份就可以了,资金可以不取出来,继续运作.
另一种是提规模计提法,公募公式常用这种计提方法.当然,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只要是指数型基金就只能采用这种计提方法.
因为指数型基金的盈亏只与指数有关,与基金经理的能力无关,所以跌不是基金经理的错,所以,跌时也要提取管理费.
否则在跌市里,指数型基金又不能空仓躲避,不让提管理费,基金经理不是要饿死,谁还愿意管理指数型基金.
按规模提取管费的话,公募基金一般是年费1.225%,提取时是每日按规模计提0.005%(年费率1.225%/245个交易日,也有的基金不是按交易日,而是按自然天数来计提的----周末不交易基金经理也要吃饭呀.)
私募基金以主动型为多,但也有指数型的基金,因为规模小,管理费率当然就高,管理年费一般2.45%以上(每日计提0.01%).
私募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比公募基金要高,是否值得参与就看那个私募基金的表现是否足够好了.
比如白菜FOF,白菜深B,白菜沪B,白菜A100的表现就远胜所有的公募基金(因为它们是按<白菜投资学>里的数理量化投资原理来设立的)
以管理年费2.45%(每日计提0.01%)为例,
计提金额=帐户总市值*0.01%
当然,这钱也是不提取出来的.以新增份额的形式存在.
新净值=(帐户总市值-计提金额)/原规模 (即原份额数)
新增份额=计提金额/新净值
新的总规模(新的总份额数)=原规模+新增份额
管理者(你自己)的份额=管理者(你自己)原有的份额+新增份额
白菜自己为自己管理的白菜深B基(增强指数型),也是按这方法计提的.
毕竟这个管理费是劳动收入,剔除后才是真正的资本收益.
正如工厂等企业要剔除了工人的工资后才能算利润一样.
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不能搞混呀.

 

 

常有朋友问我,怎样用“净值法”统计账户的投资曲线。恕精力有限无法逐一作答,抽空做个实例供各位参考。此话题老生常谈了,老手略过此文…
-----------------------------------------------------------------------------------------
为何使用净值法统计:
  1、不会因本金的增减,使统计出的账户操盘投资曲线出现失真;
  2、充分了解自己的真实投资水平(可对应指数基准、进行长期对比);
  3、方便合伙投资人资金进出时,合理分配参与者的权益。

统计简述:
  1、把投资账户理解成小型“私人基金”,将投入的每元钱按1:1拆分成“基金份额”;
  2、每日收盘后的“总资产”(总市值+剩余现金)/基金份额,即每日“基金净值”;
  3、取出或新增资金时,该笔资金/当日账户净值,即得出需相应增减的“基金份额”;
  4、账户日内交易不影响统计,每日刷新收盘“总资产”即可(总市值+剩余现金);
  5、不必刻意每日统计,可调整为周/月。逢资金进出、当日调整“基金份额”即可


一、净值法实例:
  1、2014-08-29晚:投资者LAGOM筹资10万元、设立“LAGOM账户”。
    次个交易日2014-09-01、开盘价买入以下品种:
    ① 上证医药ETF:0.874元(38000份)= 33212元
    ② 中国建筑:3.14元(10000股)= 31400元
    ③ 徐工转债:101.21元(300张)= 30363元
    ④ 剩余现金:5025元。
  原始本金100,000元,LAGOM账户份额100,000份,默认起始净值1.0000元/份。

2、2014-09-09晚:投资者LAGOM从账户撤资5000元
    减少账户份额 =  撤资5000元 / 1.0496元每份(当日账户净值) = 4764份
    当期账户份额 =  原100000份 – 4764份 = 95236份
  当前总本金95,000元,LAGOM账户份额95,236份,账户净值1.0496元/份。

3、2014-09-22晚:投资者LAGOM往账户增资30000元
    次日增持中国建筑3.27元(9000股)= 29430元
    增加账户份额 =  增资30000元 / 1.0520(当日账户净值) = 28517份
    当期账户份额 =  原95236份 + 28517份 = 123754份
  当前总本金125,000元,LAGOM账户份额123,754份,账户净值1.0520元/份。

4、截止2014-09-30收盘统计:
  当期本金125,000元,LAGOM账户份额123,754份,账户净值1.0876元/份。
账户净值走势:
http://s5/mw690/001PKCjLgy6Mux06Iuw44&690
  a. 实例图方便、手续费忽略(实盘应按实计)
  b. 只统计交易日(也可选择含休市日,或周期改为周/月)
  c. 实例中现金仓未计利息(实盘会有结息)


二、统计进阶 – 添加对比基准:
  1、假设投资者LAGOM的对比基准,选择“沪深300指数”;
  2、2014-08-29设立账户即基准日,“沪深300指数”收盘2338.29即基准点位;
  3、此后每日“沪深300收盘指数”除以2338.29,即当日对比基准的“折算净值”;
  4、Excel重叠“LAGOM账户”&“沪深300指数基准”,详见下图。
http://s15/mw690/001PKCjLgy6Muxnypt42e&690
注:证券行情软件可导出股价及指数历史数据【excel版】,不必手输。


三、净值法的统计短板:
“净值法”反映你对账户内资金的操盘水平,但无法体现对本金进出时机的把握能力(如牛市撤资、熊市适时大额追加)。详见下例,只看净值就不够用了

http://s7/mw690/001PKCjLgy6MuxsflI2a6&690





【LAGOM投资】的建议:
  1、长期本金变动不多、小钱押股市、替人代管账户(资金进出不可控)~ 可只用净值法
  2、本金变动频繁/大额进出、偏债市、或关注长期年复合收益的投资账户(比如实盘Lagom A账户),可结合IRR函数精算内部收益率(投资复利)。净值法+IRR,完美了~~
 
 

有趣的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

根据我所有的经验,我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在整个海上生涯中只见过一次遇险的船只。我从未见过失事船只,从未处于失事的危险中,也从未陷于任何有可能演化为灾难的险境。——E·J·史密斯,泰坦尼克号船长,1907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是我国外交部常挂在嘴边的话,意思是历史经验对于现在和未来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投资当然也是如此。常看到有些人对于自己过往的投资收益率讳莫如深。有人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不愿公开、不屑公开。我觉得这个数据对于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其重要性就如各类指数之于之于总体市场水平,ROE之于公司经营素质。

从已知的资料来看,欧美顶级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派如巴老、林奇,其长期年化投资收益率的极限在30%左右(注)。我们当然不能轻易把自己比肩这些顶级高手,中国与美国的市场环境也非常不同(在经济、资本日益自由全球化的现代,这个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但为自己树立一个合理目标也是有必要的。如果自己过去的年投资收益率低于10%,那么就可以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如果自己的年投资收益率高于30%,那么也别骄傲,恐怕更应该诚惶诚恐的思忖是自己真的比巴老、林奇厉害,还是市场环境使然,抑或纯粹是运气?

采用投机思路的顶级投资者,在某个中期时间段(如十年八年)可能会取得远高于30%的年化收益率,如近有鲍尔森、索罗斯、罗杰斯,远有利弗莫尔,以及最近二三十年兴起的对冲基金,他们往往利用各种信息不对称,加上惊人的胆量和巨大的杠杆,会在短期内攫取巨额的投资收益。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参考价值就小的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每一次成功的投机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运气成分也更重要,因此很难类比参考。

那么投资收益率如何计算呢?这似乎是个很傻、很简单的问题。年初投资100元,年末变成120元,当年投资收益率就是20%;五年后变成200元,年化投资收益率就是(200/100)^0.2-1=14.87%。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有人不会算吗?如果现实生活中都是这么简单、封闭的投资模式,当然就不存在计算难题,但实际情况往往没这么简单,特别是对于我们有着工薪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例如假设年初投资100元,6月份又拿到一笔奖金50元增投到股市里,年末股市总资产是200元,如何计算投资收益率呢?我们可以肯定这年赚了50元,但投资收益率就没那么好算了。

熟悉ROE的同学都知道加权计算这个概念,但如果这一年频繁进、出资金,那么加权计算很复杂耗时。有两种基于年初、年末资产总值简化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假设这50元没有参与当年的投资,即当年的投资收益率为(200-50-100)/100=50%,显然这高估了投资收益率,即没有体现年中进去50元贡献的利润。还有一种是假设这50元年初就参与了全年的投资,即当年的投资收益率为(200-150)/150=33.3%,这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没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呢?如果这种资金进出发生在年初或年尾,那么这两种计算方法会比较贴近实际。我特意选年中的例子,以突出矛盾所在。

我曾经为这个看似简单好笑的问题困扰了好久,后来还是从基金每天公布的净值那里学到一些思路。尽管我并不十分清楚基金的计算模式和方法,但我还是从2011年开始采用我所谓的“净值法”来计算我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和长期年化投资收益率。首先设定一个起始点,例如2011年1月1日,假设初始投资额为100元,把它看做一个小型基金,每份起始净值为1.0000,总份额为100份,每天根据资产涨跌计算出当天净值。年中如果有资金进出,则按照前一日的净值进行认购和赎回相应的份额,从而保持净值不变,年度的投资收益率以净值变化幅度来体现。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假设6月份新进50元的前一天,投资收益已经让年初的100元变成了110元,即净值由1变成1.1,那么以50元购买净值为1.1的份额为45.45份,总份额由100变成145.45份。年末股市总资产是200元,年末净值为200/145.45=1.3750,由此得出当年净值收益率为37.5%。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也只能是在资金变动比例不是十分巨大的情况下相对准确的衡量投资成绩,而非绝对。在资金进出极端夸张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参考意义依然会大幅降低。举个简单例子,某人前两年投资收益率分别是10%、200%,两年年化收益率82%,是不是很炫目?实际情况也许是:第一年年初投资100元,净值1,100份。年末12月31日变成110元,年末净值1.1,当年投资收益率10%;这一天收市后撤走109元即99.09份,剩下1元,即0.91份,继续第二年投资,到第二年末变成3元,净值3.3,第二年的投资收益率是200%。两年下来总资产由100元变成112元,年化收益率却变成神奇的82%,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如果撤走的109元以现金或其他投资方式存在(如债券甚至房地产),那么应参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合并计算概念,而不能简单以股票投资收益率来作为总资产的变动指标。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哪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会让你的资产多出或少掉任何一分钱。这些数字的意义仅限于测算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已。基于不同资金进出情况而计算的投资收益率,进行互相的攀比,更是没有意义的。自己有多少资金、赚了多少,只有自己是最清楚的。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改进和提升呢,那就连“刻舟求剑”者都不如了。

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格雷厄姆-多德式的价值投资者,包括被巴老所推崇的,其长期投资收益率大多都在10%-20%之间。我一直认为巴老这么高的成绩,与其采用的长期成长投资思路和浮存金杠杆是有密切联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