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6bfab7b1ta6248221b240&690
绘本《贝贝熊》系列中有一个故事《坏习惯》,讲的是:小熊妹妹因为学习压力大,养成了咬手指甲的习惯。熊妈妈为了改掉孩子的毛病,用了几个方法:1.在手上贴上胶布,这样的后果是,小熊妹妹手部动作变得不灵活了,同时也成为小伙伴的笑柄。最后通过用零用钱鼓励的方式,小熊妹妹渐渐改掉的坏习惯。
其实,孩子咬手指甲,是个相对普遍的情况。
曾经也有博友因为孩子这个毛病,尝试了贝贝熊里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你给他零花钱作为鼓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更不会有什么刺激。
孙师宇在3岁前后,忽然就有了这个爱好,每天咬个不停,开始咬秃了,就算了,等长长了,继续咬,后来不行了,把指甲咬的越来越小,越来越难看。我真是急得不行,在后来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试用了很多方法,也感受到了,他这些日子,对这个习惯认识的一些变化。他在心里上,对这个习惯产生了依赖,并经历了几个时期。
好奇期:
忽然之间,孙宇就爱咬手指甲了。开始就咬一个,后来成瘾了,每个都咬过来。一开始我看到了,只是把他的手拿出来,并没有跟他讲明这样做的缺点。
分析:这个时期,若发现孩子的这个毛病,应该制止,不能手软,但是不能用太过严厉的方式,要讲道理。因为他处于好奇的阶段,你越是阻止,越会引起他的重视。尽量用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和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要让他从心里上,放弃这个游戏。
以前曾经听说,孩子爱咬指甲,或者手皮总剥皮,是因为脾胃不和。表象的背后,也许体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内因。父母们若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寻找一下根本原因一并解决。
依赖期:
咬指甲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游戏之一了。我虎着脸一次又一次的制止,使得孩子从“地上”转战成“地下活动”,背着你咬。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
这个时候,我犯了一个大错误。那时候,孙宇正在上亲子班。我向亲子班的老师表述了孙宇现在的情况,并询问,你们是否有更好更专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明白,咬指甲是不对的呢?结果,亲子班的老师,因为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很直接的告诉孙宇说:你再咬指甲,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当时,弄的孙宇非常尴尬,且莫名其妙。
分析:孩子喜欢咬指甲,甚至到了不咬就少点什么的状态,很难一下子改正。但这不表明,他不愿改。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由和孩子最亲近的大人,来跟孩子沟通,一定要小氛围沟通,一对一的讲道理。家长切不可把孩子的缺点暴露给其他人,甚至遭到其他人的嘲笑讽刺,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情是不会往好的方向去进行的。
逆反期:
由于我暴露了孩子的缺点,使得孩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对这个事情也从一开始觉得自己这样不对而变成了我就喜欢咬,家长越是不喜欢的事情,我越不去改,反正也已经这样了。甚至多少次,在我批评他别的事情的时候,他也会拿这个事情来威胁我:我就不听话,我就不当好孩子,我就咬指甲。然后一边含着眼泪,一边恨恨的开始咬手。
这个时期,真的经历了很长时间,我们之间关系忽然变得非常脆弱,我只能夸奖他,而不能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否则我就会被威胁!
但是,问题毕竟需要解决。我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推心置腹的跟儿子来沟通:儿子,嘎嘎不能咬,知道吗。(嘎嘎是我们对指甲的昵称,很多器官我们都有昵称,比如手是手丫丫或者肉爪爪)妈妈真的希望,你的手嘎嘎长的特别漂亮。你看,你现在咬的嘎嘎,多丑呀,疼吗,知道吗儿子,嘎嘎里面有好多细菌的,咱们是洗不干净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指甲刀减掉长指甲,才不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你知道吗,细菌到肚子里,会像孙悟空一样捣乱,在你肚子里吃你的好吃的,你会肚子疼的。我也尽可能的列举手指甲的作用。孙宇有时候,会让我给他挠痒痒,我就衬这个机会告诉他,手嘎嘎的一个作用就是挠痒痒,你看,妈妈有嘎嘎,就能挠痒痒,就挠的舒服,你的嘎嘎没有了,就没法挠了对不对。我们俩就这样,互相拥抱着,用彼此能听到的耳语,慢慢的讲道理。
这样的沟通,进行过很多次,我没有着急,没有再告诉其他人。避免爷爷奶奶因为我的担心,而在言语上给孩子压力。他们看到孩子咬,也会说一句,这样的压力,也是正面的,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大家都不鼓励的,也是好事情。这期间,孙宇也读到了这本《坏习惯》,也知道,小熊妹妹因为这个坏习惯而苦恼,最终也改正的自己的毛病,这个结果,给了孙宇很直接的引导性。这本书,读了很长时间。当他放下这本书的时候,这个咬手指甲的毛病,也基本作罢了。我想,他从心里上,已经接受并摆脱了这个依赖了。
其实,孩子意识到自己有缺点,但一时间无法改正时候,真的很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一味的批评,威胁甚至是挖苦没有任何意义!
每过几天,我都给孙宇剪指甲,孙宇,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咬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