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2010-10-09 22:41:46)
标签:
各章习题教育 |
分类: 旅游概论习题 |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一、填空题:
1、旅行导源与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
2、旅游在功利性旅行发展中
3、旅游定义中具有异地性、业余性、暂时性、休闲性、消遣性以及活动的综合性等内涵的规律性。
二、名词解释:
享乐旅游: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三、选择题:
1、人类具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A、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在校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北京故宫参观的行为属于(
A、旅游
四、是非题
1、古代旅游活动所以以极限在少数权贵和富闲人士之中,主要在于古人普遍缺少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
2、既然有“商务旅游”之称,那么,凡是外出经商活动都属于商务旅游(
3、在中国古代就形成对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的不同概念。(
4、长期侨居国外中中国血统的人士仍有“游子”之感,正体现了重视血缘亲情的中国人文特征。(
五、简答题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称呼?其根据的标准是什么?
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2009年三校生高考旅游概论复习题(二)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享乐旅行
2.旅行
3.旅游(《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所下定义)
二、填空题:
1.采猎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2.迁徙和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
3.
4.
5.
6.旅游的核心是 发展与 成熟。
7.旅游是一个 概念,属于 。
8.旅游的本质是寻求
三、选择题:
1.我们把处在采猎时期的人类称为:
A.
打猎人
2.
A.
打猎人
3.帝王出游称:
A.游幸 B.游宦 C.游学 D.巡游
4. 郦道元所著▁▁▁▁▁▁,对于以后的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先导作用。
A. 佛国记 B.礼记 C.水经注 D.史记
四、多项选择:
1.旅游的产生源于▁▁▁▁▁。
A.人类意识的发展
2.人是有意识的,而人的▁▁▁▁▁是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而发展变化的。
A.生存意识
五、判断题:
1.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
2.人类在具备了旅行观念时才开始旅行的实践。
3.人类出现了为交换而生产,并普遍存在剩余劳动产品交换的需要,才足以产生外出交换产品的旅行观念。
4.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六、简答题:
1. 为什么不直接称旅游而称享乐旅行?
4. 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其根据是什么?
一. 名词解释
1.
2.
3.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
二. 填空
1.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
2.空间移动
3.私有观念,私有制度
4.经商旅行
5.享乐旅行
6.人类意识和精神需求,精神条件
7.世界性,全人类
8.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三.选择题
1.B
四. 多项选择:
1.ABD
五.判断题
1. 错误。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错误。人类在尚不具备旅行观念时就开始旅行的实践了。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六.简答题
1. 答:一、是可以体现从迁徙到旅行至旅游发展演变过程的逻辑联系。
三、是在旅游这个称谓出现之前享乐旅游已经出现。
2. 答: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
3. 答:旅游是以旅行方式到异地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而必然的要与自然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游览既可以在常住地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游览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4. 答:旅游的概念具有包容性。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为了与纯消费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旅游的不同类别。
5. 答: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应具有普遍性意义。
第二:能够高度抽象和概括旅游的本质特征。
第三:既要注意旅游的历史传统和本质联系,又要重视旅游的现代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