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作的第一首诗其实是一个谜语。那是在元妃省亲后,差太监送来了灯谜,也让府里的少爷小姐们各作一个灯谜。结果其他人的灯谜元妃都猜了,唯独贾环做的灯谜元妃觉得不通,也未去猜,直接给退了回来。贾环的灯谜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这个谜面还是挺精巧的,也可以当作是一首不错的打油诗。即使是脂砚斋也对此赞不绝口:【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这样充满童趣的谜面除他以外谁也做不出来了,能做出这个谜面来说明这个小孩还是挺机灵的。也有人认为他是借此暗讽贾赦、贾政兄弟,不过他一个小毛孩子没有必要去讽刺两个长辈,做这个谜面也仅仅是一次童心来复的发泄而已。
贾环再一次展现诗才是在一个中秋节上。当时贾氏家族众人聚在一起过节,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贾环那,贾环便提起笔来立挥一绝。贾政看后并不满意,因为诗里面透露着不爱读书的意思。便讽刺他和他哥哥是“二难”,说他哥哥以温飞卿自居,而他又是曹唐在世。温飞卿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而曹唐则是唐代不出名的诗人,道士出身,以写游仙诗著称。曹唐的诗比较奇崛,在当时算是很另类。贾政看贾环的诗不合规矩,堕入邪派,所以拿曹唐来说事。而贾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贾环的诗有骨气,不失公侯气派。又说世袭的前程少不了他的。
我们都知道,贾赦是家族的嫡长子,袭了祖上的爵位。而贾环只是庶子,并没有袭爵的权利。但他还是故意这么说,因此他称赞贾环的诗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刚刚他在贾母面前说了一个有关“偏心”的笑话,用意就很明显了。他一个袭爵的嫡长子,在府里竟不如贾政吃香,自然心里不平衡。在这方面他和贾环之间颇有些同病相怜了。所以他对贾环诗的评价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首诗雪芹先生并没有实写,我们也无从知晓其中的内容。不过贾政和贾赦都是站在大人的立场来看小孩子的诗,但小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活跃的,思想自然也会不拘一格。没必要都像那个写神童诗的汪诛,才几岁的年纪就写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就不能以此标准来要求贾环。
贾环再一次露脸是在贾政和府里的几个清客开的一个“茶话会”上。众人聊到一位女杰林四娘,贾政心血来潮,要清客们作一首《姽婳词》纪念林四娘,这时贾宝玉、贾环、贾兰叔侄也赶到,也各作了一首。当然最出彩的还是贾宝玉,贾环和贾兰所起的作用就像是绿叶来烘托贾宝玉这朵红花。如蒙回本前总批所说:“以宝玉古诗为主,以贾兰贾环诗绝为宾。”贾环作了首五律,质量上自然不能和贾宝玉的古风相比,但比起贾兰的七绝来还是要胜出的。贾兰是叔侄三人中圣贤书读得最好的,作起诗来也是四平八稳,没什么特点。而贾环的诗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特别是中间两联“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写了林四娘和这些女子的心理活动,读起来很有悲壮的色彩。
在前八十回里,贾环一展才华的机会也就这么几次。不过从中已经显示出他的文采,这个小孩还有点内秀,不像其他的“富二代”一样,只是个会享乐的草包。可惜的是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不待见他,贾宝玉和一帮大小姐结诗社,也没有他的份。要知道当初撺掇结诗社的可是他的同胞姐姐贾探春,贾探春给贾宝玉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却没搭理他这个亲弟弟,也可见贾环的世界里是多孤独了。我想如果他参与了诗社,也来参加这场“青春诗会”,那么他的内心也不会阴暗到那个程度吧。
那么贾环为何会写诗呢?按脂批中所解释说“【贾环亦荣府公子正脉,虽少年顽劣,现今小儿之常情耳。读书岂无长进之理哉?况贾政之教是弟子目已大觉疏忽矣。若是贾环连一平仄也不知,岂荣府是寻常膏粱不知诗书之家哉?然后之宝玉之一种情思,正非有益子总明不得谓比诸人皆妙者也。】脂砚斋认为老贾家毕竟是诗书之家,贾政本人也算是个文化人,所以他的子女遗传了他的DNA,自然也都得有点文化。像元春、探春、贾宝玉、贾环都能写诗,文学修养都较高,自然能体现“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家族特色。再者就是为了突出贾宝玉,自然也要找个人来做陪衬。要陪衬红花,自然也要找个好一点的绿叶来。如果把贾环说得一无是处,自然也就突出不了贾宝玉的才华俊逸了。
而从贾环的角度说,他和贾宝玉一样,骨子里不喜欢读圣贤书,也喜欢找些闲书看,自然也就受到文学的熏陶。而他写诗也有和贾宝玉一试高低的意思。就像近代有个“狗肉将军”张宗昌,这个人可以说五毒俱全,而且胸无点墨,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草包,但就是这么个人也喜欢写诗,每次酒足饭饱之后,都到书桌前构思诗句。当然他写诗的目的不是说对诗歌有多偏爱,仅仅是嫉妒那些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人。便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以免被他们看不起。
贾环的情况和他也差不多,他毕竟和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从心底里爱诗的人不同。宝黛是把诗当作抒发情怀的方式,而贾环则把诗当作一种牟利的工具。所以尽管他一直生活得比较郁闷,但却并没有像林黛玉那样用诗来发泄,因为他并没有诗人的气质,也没有一颗敏感的诗心。 (烛火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