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教学分成三个层次:1、认识等于号;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3、区分记忆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区分记忆大于小于符号时,我看了一些特级教师编的顺口溜——尖角对小数,大口对大数,我认为这种顺口溜不是太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以前接过一个二年级的班,孩子们能使用数学符号“<</SPAN>、>”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读表示的结果时,往往分不清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但是他们的表示的结果是对的。基于这样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前面的顺口溜不是很完善,我于是自己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尖角朝右大于号,尖角朝左小于号。我想学生如果记住我的顺口溜的话,一定能准确分辨出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为自己的创新沾沾自喜。马上去一个班上课运用了,可是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有些学生左右很是混淆。如果学生分不清左右的话,这个顺口溜那就是无效的啊!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左右的生活经历,但是学生同样没有将这种生活表象上升为经验总结,形成自己的理性知识,如果没有清楚的清晰的关于左右的理性知识作为支撑的话,这两句顺口溜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时我就想如何能避开这个学生易混淆的左右来教学记忆<</SPAN>、>呢?我就把顺口溜修改了一下,变成——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并到另一个班级上课运用,结果很是顺畅,学生记忆情况还不错。这样就形成了一首较完整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这课内容。顺口溜是“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大于、小于分得清”。也许这个顺口溜不是很完美,但是它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本节课上下来感觉大部分学生有了顺口溜的帮助能区分记忆等于、大于、小于号了,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符号。但是熟练程度还不够,原因是顺口溜背得还不是很熟,需要在课后再练习背熟顺口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