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冈名产:东坡饼的由来

(2020-02-06 11:59:28)
分类: 健康长寿

黄冈名产:东坡饼的由来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3a51186b05ae3

“东坡饼”是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隶属于黄冈市)的传统点心,也是当地的名产。由面粉制成多条粉丝后,卷成蟠龙曲绕的圆饼状,油炸成酥松金黄,撒上白糖食用,味道香酥甜脆,耐存放而不易变形变味,常被当作酒肴或茶点。相传它的由来,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有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词、赋、散文、书法和绘画均有很高的成就,是文学艺术史的奇葩。生性放达,好交友,好山林,好品茗,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上进士,官累至礼部尚书。政治立场稍偏旧党,虽反对新党王安石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赞同司马光尽废新法,故受新旧两党的排斥,仕途多坎坷,被贬谪杭州、湖州、黄州…等地,但却能为官清正,常为民兴利除弊,“苏堤”就是例证之一。最后病死常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3a534feded759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四十三岁时,是他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戾点,因曾讥讽御史李定不服母孝,于“乌台诗案”被构陷入狱,几乎被害死,后经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翌年(1080年)被贬至黄州,到了元丰七年(1084年)才离开黄州。

东坡来到黄州的期间,“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成就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东坡暂住江岸边的临皋亭,亭后有小路可达安国寺,仅数百步之远。寺里有个擅长制作油酥点心的和尚“参寥”,东坡经常与参寥喝茶吃油酥点心之际,谈禅论佛,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一日,东坡要买下酒的点心,来到黄州街上的“何氏园”点心铺,信手买了一种油酥点心,尝了一口,觉得香酥甜脆,就赞不绝口的问掌柜:“此物何名?”掌柜答:“无名!”东坡又问:“为甚酥(为什么这样酥)?”而掌柜却误认为东坡在替它取名,也认同“为甚酥”是个好名,就答非所问:‘此物叫“为甚酥”。’东坡莞尔离去。从此人们就用“为甚酥”来叫这点心。

过了两三天,东坡又想喝酒,就叫家人去买“为甚酥”,还特地为它写了一首诗:“野饮花间百物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连参寥也风闻东坡为了买“为甚酥”而作诗的雅事,于是,特为东坡做好油酥饼,岂料,东坡却未来安国寺,油酥饼搁上一天半日就变成软扒扒的,不酥不香也不好吃了。

http://p3.pstatp.com/large/e93000551dcca39280a

隔两天,东坡来到安国寺,参寥端出软扒扒的油酥饼说:“等你不来,就搁成这模样了!”东坡瞧一瞧后叹口气说:“凭你的好手艺,就不能制作出好吃又耐存放的油酥点心?!”参寥也早有此意,于是,东坡分析了“为甚酥”的优缺点,再加上一些宝贵的建议,由参寥试作几回后终于成功。

这种饼是用面粉做成多条粉丝,再卷成蟠龙曲绕的圆饼状,形散而实不散,用香麻油煎炸成酥松金黄,撒上雪花白糖,吃起来香甜酥脆,搁上十天半月也不变形变味,人人都说好吃,因为它来自于东坡的构思,人们就尊称它为“东坡饼”。

此后,黄州人就用“东坡饼”来款待贵宾。


赤壁东坡饼是湖北著名小吃,由于苏东坡也常去黄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东坡饼亦成为这一带和尚道士的斋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ecb00039bf6c78cf629

赤壁东坡饼是以鸡蛋清和清水和成面团再拉成条,盘卷成饼,经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酥脆香甜,入口即化,此饼原为黄州赤壁地区的油炸酥饼,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贬任黄州团副练使时喜食,后改称此饼为“东坡饼。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东坡饼又名空心饼、千层饼,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是湖北地区汉族传统美食之一。相传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年迈守寡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偏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名人,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寥寥数句,勾画出环饼匀细、色艳、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钗的形象。老妪将此诗高悬门上,果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后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苏东坡,就名之以"东坡饼",并在儋州流传今。


另一种说法是苏东坡居住在黄州黄冈赤壁睡仙亭时,在亭子的北边,有一个安国寺,寺里有一位年长的和尚参寥,常与苏东坡弈棋赋诗,两人结为至交。苏东坡喜欢吃油酥食品,参寥就以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时间长了,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仰,就把他喜欢吃的“千层油酥饼”,称为“东坡饼”。

还有一个传闻是在黄州对岸的鄂城,有一座风景秀丽的西山,也是苏东坡的常去之地。山上有个灵泉寺,灵泉古寺膳房里,香客、食客满座,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这里的僧人对苏东坡十分敬重,常以最好的茶食款待他:灵泉水烹茶、油煎麦面饼。老僧请苏轼上坐,端出茶壶、茶盅,为苏轼沏茶,又用青花瓷盘托出一盘面点请他品尝。那面点,金黄发亮,圆圆实实,环环绕绕,松松疏疏,形似牡丹在盘中盛开。苏东坡掰下一扁弧形面点,送入口中细细品尝起来。他眼露惊奇,嘴角带笑,连连点头地说:“松脆酥软,甘甜溢香,上品也!”随后,请寺僧送来文房四宝,瞬间画就一饼,居然与刚吃的面点一模一样,还一般大小,并题字于左端:东坡居士。吃过面点的苏轼,喜滋滋地对寺僧说:“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后来,在清代同治三年时,湖广总督官文来到西山时,也吃了油煎麦面饼,便问起这饼的名字,灵泉寺的长老宏儒想及“诗翁”曾吃过此饼,便回应道:“东坡饼”。

"东坡饼"名称的由来,真的充满了人文色彩。


黄冈 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