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肾按摩法:“鸣天鼓”和“叩天钟”

(2019-06-24 08:39:07)
分类: 健康长寿

古代强肾按摩法:“鸣天鼓”和“叩天钟”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今天给大家分享两种不用吃药就可补肾的古典强肾秘法,这两种古老的强肾秘法,不但效果不凡,而且操作简单,一学就会。


 

第一种强肾古法:“鸣天鼓”


“鸣天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强肾按摩法。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就易致头晕、耳鸣。

 

鸣天鼓则通过掩耳和叩击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达到调补肾元、 强本固肾的功效经常做鸣天鼓,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也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鸣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所谓“鸣”,就是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

 

用食指轻轻叩击头部的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就像有什么东西在鸣击自己的头部。

 

做鸣天鼓时,要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这样它就不能收声了,不能靠空气来传声了。声音就靠骨头传声为主,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此时我们听到声音就跟敲鼓一样了。因此,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不可过强,一般敲击20? 40下就行了。

玉枕、风池、脑户3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我们适度的经常敲打能防治头痛、头晕、脖子疼、眼睛红肿、流泪、鼻出血、耳聋、耳鸣、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

 

需要注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朋友不适合做鸣天鼓这样的保健活动。做鸣天鼓,最好选择在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气充足的时候。

 

同时,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样人体的经络及肾气才可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除了做有保健作用的鸣天鼓之外,还可以用10根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从前发际到后发际。

 

头上的经络众多,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胃经,穴位则有好几十个。反复敲击两分钟,然后用10根手指肚梳头两分钟,也是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定不能用指甲)。

 

敲、梳以后,通常可以看到满指油污,这是头皮内的污浊从穴位和毛孔排出了。

 

经过这番“推敲”,经络无阻,血管畅通,头发也能保持乌黑。

牙齿和耳朵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所以,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就容易出现耳背、牙齿松动、脱落等迹象,要保护我们的牙齿和耳朵就要通过一些有效的运动,做鸣天鼓不仅能延缓衰老,还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是中医公认的养生长寿之道。


 

第二种强肾古法是:“叩天钟

 

“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补肾养生术。对此,民间还有谚语赞道:“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天钟”的方法很简单

 

1.对齐

 

所谓的叩齿说白了就是空口咬牙,先把下颌骨往前移动,让上下门牙能够咬合住,之后稍微用力叩击即可。

然后大家记得再把下颌骨收回,让上下臼齿咬合住,再进行上下叩击就可以了。这项运动次数,时间不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2.轻叩

 

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轻叩、重口叩、轻重交替叩

其中轻叩适合已经患有牙齿疾病的患者,而牙齿健康的人则可以采取重叩或轻重交替叩的方式。

3.咽津

 

叩齿36次以后,然后将口中的津液分作三小口徐徐咽下,以意念将之送入小腹。

 

“叩天钟”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它器官也有很好的锻炼。因此经常叩齿,不但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鸣天鼓

两手轻掩耳孔,十指放在脑后枕枕头的地方,食指和中指做弹拨,用食指弹击后脑数次,这时会听到咚咚的声音,像敲鼓一样。

紧接着再做拔耳,两手心慢慢掩实耳孔,然后快速拔开,每次随着拔耳,感觉有股气流从耳内涌出。

 

耳朵内有炎症,或有其他病变,比如神经瘤等等,不要做鸣天鼓。

做法简单,但道理不简单。鸣天鼓时,会听到咚咚的敲鼓声,这个鼓声源于骨传导。

 

声波除了鼓膜的空气传导,还有一条代偿传导途径,通过颅骨进行固体传声。

 

做鸣天鼓时,耳孔被掩住,声波传导发生改变,由空气传导变成骨传导,所以便会听到咚咚的敲鼓声。

 

这种声波的震动,再加上拔耳时产生的按摩,能促进全耳的微循环,使耳部气血活泛,对微小的神经血管是一种良性刺激,改善神经传导的敏感性,营养耳蜗毛细胞。通则养,养则康,就是这么个理儿。


掩耳鸣天鼓做法:

    1.双手用掌心将外耳廓由后向前折叠掩住外耳道,双手中指和食指指尖相对于后脑

2.双手掩耳,双手食指与中指相互弹拨,耳内产生“咚咚咚”的声响,如击天鼓一般。

匀速反复弹拨81次,或者9的倍数。

3.弹拨结束后双手掌心缓慢用力向耳内按压一下,猛地拔开双手,此时双耳“嘣”的声响,双手缓缓下落。

   4.搓双手、洗脸、梳头

 

注意事项:

不可憋气,正常呼吸便可,如有腹式呼吸可采用正常呼吸频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