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亿元!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一科研成果卖出天价!

(2017-08-19 20:11:08)
标签:

绿色环保成本低可减少

4100万元首付款已经到

呕心沥血魂牵梦萦

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

聚氨酯发泡剂学术报告

分类: 人物

5亿元!

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一科研成果卖出天价!

2017-04-18

 5亿元!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一科研成果卖出天价!

一项专利,仅20年的许可使用权就卖了5亿元,这是山东理工大学化学院毕玉遂教授科研团队创造的新纪录。410日,淄博市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了这个消息。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总计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创造了山东省转让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额度的最高纪录。

 

5亿买独占许可使用权年产量有望达10万吨

 

近日,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正式签订“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该公司以总计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除美国、加拿大市场以外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时限为20年。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次发明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将进入项目转化实施阶段。

 

该发明已于20166月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后确认:“无氯氟聚氨脂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需求量为570万吨,20142020年期间,需求量预计将以4 . 5%的复合年增长率上涨。聚氨酯发泡剂作为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重要生产原料之一,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聚氨酯发泡剂的用量将达60万吨。

 

据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连中介绍,为加快项目转化实施,该公司规划投资6 . 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该项目的规模化转化实施,可加快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推广。

 

该发泡剂可用于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发泡。其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冰柜等制冷装置和设备等;半硬质泡沫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内装饰和吸能缓冲材料等。

 

天天泡在实验室六年做十几万次实验

 

2003年,毕玉遂教授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艰难研究,2011年突破了关键性技术,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解决了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涉及氯氟元素的世界性难题。此后多年,毕教授团队又对其进行优化,研发了更多种类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

 

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刚开始对这个项目了解的人很少,资金来源有限。研究一段时间后,购买原材料的钱又没了。我的一些朋友比较了解我们这个项目,多次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毕教授说。

 

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毕玉遂科研团队顶着压力、埋头研发。“我们每天除了研究外,连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怎么破解难题。”因为全身心都投入到想解决难题的办法中,毕玉遂教授的学生、研发团队成员魏伟有一两次还在睡梦中想出了一点线索。

 

“我2009年进入团队,那时候毕教授还是满头乌发,这八年呕心沥血的研发消耗了他太多心力,现在都满头华发了。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和大年初一那天,毕教授都在实验室工作。”魏伟说。

 

为了攻克难题,毕玉遂教授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我们都进行无数次的实验,仅仅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就进行了至少12万次实验。实验发泡出来的泡沫每天都有好几麻袋。这些废弃的泡沫我们都固定投放到一个垃圾投放点。但泡沫体积大,占空又多,给学校的清洁工人增加了工作量。长此以往,连清洁工人都对我们有意见了。”毕玉遂教授说。

 

绿色环保成本低可减少数十亿吨排放

 

在此之前,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涉及氯氟元素的新一代发泡剂,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世界各国化学家面前的重大技术难题。而该发泡剂的应用可彻底淘汰氯氟烃和氢氟碳物质,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据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介绍,目前社会上大量使用的氟烃类物质,例如氟利昂等,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不但会加剧温室效应,还可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另外,臭氧层被破坏及温室效应也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按照世界各国通过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到2030年以前,世界各国将完全禁止使用现有的各种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毕教授说,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且成本更低。目前,该发明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既清洁又环保。预计每年可创造百亿产值的出口,涉及上下游产业上万亿产值,经济价值巨大。而且,该发泡剂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

 

攻克技术难题后,毕玉遂教授又有了新的愿望和努力方向,“在我有生之年,必定让有机泡沫材料中的发泡剂换成中国制造。

 

4100万元首付款已经到账

 

这一专利技术被淄博市临淄区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并已拨付4100万元首付款。据悉,淄博正加快推进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主导产品,推动上下游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新型聚醚、白料、聚氨酯版板材、集装箱等高附加值产品。


5亿元!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一科研成果卖出天价!

呕心沥血魂牵梦萦——访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
2017-07-26 

 

  3个月前,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领衔的研发团队的“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被山东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创造了山东省专利许可的新纪录。

  “什么是高价值专利?我认为这就是高价值专利!”毕玉遂近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高价值专利指的是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有重要引领作用的专利,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或使技术趋向更加环保、更加实用、更加完善,并且具有可以产生良好效益的潜力。回顾这项创新成果研发的艰辛,以及充满坎坷曲折的专利创造与转让之路,令毕玉遂感慨万千。

  创新:呕心沥血为研发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欧美国家已经研发出四代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但都含有氟氯元素,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问世,摘掉了‘聚氨酯产业破坏臭氧层’的‘紧箍’,为化工产业发展找到了新出路。”谈起他的发明创造,毕玉遂饱含深情地介绍,氟利昂一向是大气臭氧层“杀手”,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聚氨酯工业上,氟利昂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

  从2003年起,毕玉遂领衔的研发团队就着手研发新型发泡剂。研发起步之初,由于懂得这项技术的人较少,研发团队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想方设法找资金,成为令毕玉遂头痛的事情。之后,凭借毕玉遂的朋友个人资助,研发团队才能够继续顶着压力,埋头研发。当时,大家每天除了研究外,连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怎么破解难题。研发团队中的很多人几乎都曾经在梦中见到了成功的时刻。但现实中的研发,依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要研发出在业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需要精神、体力和意志高度聚合。研发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惊奇地看到,当年毕玉遂的满头乌发,在这8年间渐渐变白,创新成果诞生时已经换成满头华发了。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和大年初一那天,毕玉遂都在实验室工作。

  2011年,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毕玉遂领衔的实验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成功诞生。但是,如何把这一创新成果产业化而不使用繁琐的制备方法,依然需要探索。为了寻找最为便捷的制备方法,毕玉遂率领研发团队仍然每天耗在实验室里,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我们都进行无数次的实验,仅仅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就进行了至少12万次实验。实验发泡出来的泡沫每天都有几麻袋。”言及研发经历,尽管困难重重,毕玉遂依然痴迷其中。

  转化:峰回路转见光明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我国聚氨酯产业的发展一直被国外公司“牵着鼻子走”,在国外企业设定的游戏规则中承受着极高的专利使用费。

  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这一凝聚着毕玉遂心血的创新成果,如何转化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在提交专利申请的时候,需要说出具体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等详细的技术路线和过程,所以一直不敢提交。”毕玉遂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他们颠覆性的创新成果不胫而走,闻风而动的国外化工巨头频频前来打探消息。科研团队实验室的18台计算机的硬盘曾被盗窃一空,幸亏关键信息不在其中才侥幸躲过一劫。“一些大公司仅靠公开的‘无氯氟’‘化学法’等几个字就能获得启示,凭借他们在逆向研发、专利布局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不出3年就会破解。”为此,毕玉遂寝食难安。

  “艰难时刻,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在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带来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毕玉遂介绍,是该工作组指导研发团队开展了国内、国际专利的布局、撰写、申请等工作。至今,该创新成果已经提交了4件中国专利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同时,经过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评价,此项创新成果的专利许可费用最终确定为5亿元,并在谈判中被许可企业所接受。

  事实上,该发泡剂可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发泡,可适用聚氨酯软质、硬质、半硬质发泡。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服装衬垫、汽车坐椅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集装箱等制冷装置和设备、供热管道、建筑屋顶、外墙的隔热保温,空调管道隔热保冷以及作为以塑代木材料等。该创新成果既清洁环保又可降低能源消耗,经济价值巨大。

  “高价值专利的出现,对创新会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因此,激励更高水平的研发,推动更多高价值专利的涌现,才能实现专利的量质齐升。当前,我国需要更多高价值专利发挥作用,切实增强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毕玉遂坦言。(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毕玉遂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16-12-12

http://hgxy.sdut.edu.cn/upload/news/image/20161212/20161212191303_57864.jpg

 

 

为使同学们对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有一定的了解,提升同学们的实验创新能力,12月12日上午,我院特邀硕士生导师,化学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毕玉遂教授于13号教学楼404会议室作“聚氨酯发泡剂”学术报告,王平副院长以及部分同学参加此次报告会。


会议伊始,主持人对毕玉遂教授做了简单介绍后,毕玉遂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与聚氨酯发泡剂的故事。首先,毕玉遂教授简单贴切地介绍了聚氨酯发泡剂的成分与部分合成流程,详细严谨地讲述了成功研制出聚氨酯发泡剂的现实意义。他表示:“以往我们使用的含氟、硅的发泡剂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式的伤害,然而聚氨酯发泡剂突破了这一瓶颈,这是一款绿色环保、综合性能优良、前景广阔、应用广泛的新型发泡剂,也是一项颠覆性、革命性的研究。”慷慨激昂的发言后,毕玉遂也向同学们分享了其中的艰辛: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性实验,不间断地测试着各种各样的样品,和得到的一个又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以及早期缺少的经济支持等等问题。但毕玉遂也告诉同学们,在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自己感受到的不是枯燥乏味而是热情与期待,这种由兴趣推动的“工匠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随后,同学们提出了心中的疑惑,毕玉遂的精彩作答使场下阵阵掌声。


研究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毕玉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的同学们加入他的研发团队,一齐努力,让“聚氨酯发泡剂”贴上中国人发明的新型化学物质的标签,让世界为之瞩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