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腹部九宫图

(2016-06-11 00:06: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健康长寿


http://img.proxy.xmtbang.com/?url=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ZJFTzkm3NICMgEpJbkAyUqFiaia2Yiawg3Y7r2CnxlzHQ3aXQIoB99Qy7yrzQicVK6sKicZIxpGz4biaBg/640?wx_fmt=jpeg&&wxfrom=5



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好
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记载;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的民间疗法,对我的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请先认识一张图:

http://img.proxy.xmtbang.com/?url=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aqouY3QZXtuN1Juo6QacB4p9nfBLkLvRcT4EurVS0CicsUf1ue9TugW2SP9rB03SK5fWAOpj54xu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实战一腹泻
一个23岁的女孩子,有轻微的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指导。针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的方法进行按摩。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肠鸣和水流声。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的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
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还是按照前一天的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的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第三天已经完全好了。
实战二秋冬干咳

男性,27岁。每年秋冬季都会剧烈干咳,曾经吃过几位医生的汤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直用止咳糖浆和西药缓解症状。帮他摸了一下腹部,在第7区发现一个悸动点。内经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脏属金,按照河图数,对悸动点用“重4次,轻9次”的按摩方法,逆时针旋转按摩了300次。


第二天咳嗽的剧烈程度和频率明显降低,他回家每天坚持自我按摩。现在他每天也就咳嗽一两次,症状也已经很轻微了。


实战三脾胃虚弱
女孩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但是天生吃不了药,汤药、丸药入口就吐。病的实在厉害了就吃西药片,再严重就只能输液。
直接找腹部悸动点,结果在第8区找到。按照疾病反映的规律推测她可能有慢性肠胃病和中气不足的症状。的确是。前一阵子她总是说胃疼,消化还不好。脾胃属土,按摩方法和第一个例子中相同。告诉她长期轻柔的按摩会起到调理补益的作用的。
大家可能会问,治疗恢复脾胃功能很好理解,为什么说还会有补益作用呢?内经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吃下的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气血生化旺盛,那么身体强健不是指日可待么?
以上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捉悸痞按摩法”配合“九宫图”的具体应用。
http://img.proxy.xmtbang.com/?url=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aqouY3QZXtuN1Juo6QacB4SxoUgkrPGBXBT3nGcUZzsBOOuy79xAJbeAmG3QKiaVJKcvCJLkxEaN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九宫分区理论
说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的九宫分区理论,出自《灵枢经·九宫八风》。
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第1区肾系区域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第2区脾系区域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对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
第3区肝系区域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第4区胆系区域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
第5区中央区脐部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的元气。
第6区大肠系区域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
第7区肺系区域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
第8区胃系区域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的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的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的反应点会取得效果。
第9区心系区域

心脏的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

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也会有效。

[转载]腹部按摩绝招: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太好了——老

“九宫图”


腹部按摩的分区

  说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的九宫分区理论,出自《灵枢经·九宫八风》。

  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脏腑归属区域歌:

  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第1区,肾系区域。

  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第2区,脾系区域。

  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

  对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

  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

  第3区,肝系区域。

  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

  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第4区,胆系区域。

  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

  第5区,中央区,脐部。

  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

  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的元气。

  第6区,大肠系区域。

  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

  第7区,肺系区域。

  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

  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

  第8区,胃系区域。

  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

  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的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的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的反应点会取得效果。

  第9区,心系区域。

  心脏的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

  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也会有效。

 

6.大肠: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口臭, 1.肾肾、膀胱、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8.胃各种慢性胃痛,反酸,呕吐,打嗝,胃胀,情志不舒引起的头痛和乳房胀痛
7.肺咳嗽,哮喘,气管炎,鼻炎,咽炎,肺脏虚弱引起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皮肤病 5.脐宜补不宜泻 3.肝肝脏虚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 关节拘孪,女子以肝为先天,很多妇科病也可以在这找到反应点。
2.脾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缓解忧思低落情绪。 9.心心脏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 4.胆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
按摩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