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爵士:淡出历史的混血儿
标签:
香港富可敌国代表遗忘开埠 |
分类: 网络转载 |
http://s7/mw690/001YxB9pzy7d6i2j0cm46&690
作者简介:蔡玄晖,蜗居香江十三载,无房无车,教书为生。香江边缘人, 静观香江时局纷纭,且道港人港事。
2009 年,香港前特首曾荫权一句“代表香港人意见”引起轩然大波。
“究竟谁能代表香港人呢?”Nicholas 问我。
“刘德华吧。”我不假思索地说。
Nicholas 嘿嘿笑,我顶讨厌他这种笑,只能心虚地又猜:“李小龙?”
“李小龙母亲的伯父,何东爵士,我的看法。” Nicholas 说。
何东爵士,我只知道他当过东华三院的主席。说到东华三院,又不能不提Amy。我教过的学生,Amy 年龄最大,儿女成家立业后她才又回到高校进修,经常到语文自学中心恶补普通话。我们也就因缘际会相识了。Amy 身材发福,总是穿一身黑,平底鞋,双肩包。有一天对我说:一起去东华三院当义工吧。我以往没机会参与义工活动,很是好奇,就跟着她去了。义工内容是协助香港博物馆馆长丁新豹博士整理东华三院资料。整理过程中,我顺便搜索了一下东华三院的资讯,记得历届的主席里有何东爵士。后来因为搬到深圳居住,终止了义工工作,对何东也没有进一步挖掘的动力。Nicholas 提起,我才又想起他。
人往往忽略了身边很多事物,待留心了,处处可见到他的影子。何东于我,亦是如此。去保健处看病,经过初到香港逗留过的宿舍高低座,赫然发现多了个何东夫人堂;去油麻地逛中华书局,一眼就看见《何东花园》这本书;撰写〈张爱玲笔下的混血儿图像〉一文,亦不自觉地总想起何东。
到底,谁才是香港人?这是个热门话题。我越思索,越探索香港,越发现Nicholas是对的。何东,这个欧亚混血儿,曾经的香港首富,才有资格做香港人的代表。然而,短短的半个世纪,他就被香港遗忘了。不知道何东的不只我这个港漂,问过很多香港土生土长的年轻学生,也大多不了解他。
何东的父亲何仕文(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一个1859 年左右抵达香港从商的荷兰人,或许出于生理需求或许出于爱情,和香港疍家女施娣同居,1862 年生下长子,取名何启东,也就是何东。在那个华洋地位悬殊的年代,欧洲人是不可以和华人结婚的。何东是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和母亲卑微地一起生活。然而母亲是个有远见的奇女子,她将何东送进了中国私塾读书。香港人把这种私塾叫做卜卜斋,至今在香港新界地区还有保留。我没有查到何东在卜卜斋的学习情况,但同是欧亚混血儿的何东的平妻张静蓉女士却写得一手好古文,留下诗文书画不少,《名山游记》一书广为流传。想来,何东亦不至于太差。都说洋人的基因太强大,何东的母亲虽是中国人,何东却长着一张外国人的脸。饶是如此,洋人社会根本就不接受这群有着一样深眼高鼻的混血私生子,认为他们品质低劣。何东完全被摒弃于洋人社会,和华人母亲相依为命,吃中国饭,穿中国衣,过中国活。何东有没有感受到父爱呢?因为成名后的何东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我无从探究。何东十一岁时,何仕文生意失败,抛弃何东母子,离开香港,定居英国。同年,何东离开卜卜斋,进入中央书院接受西学教育。这到底是何东母亲的决定还是何东父亲离开香港前的安排,亦无从探究。但何东极少冠父亲的英文姓,终身穿长衫自认华人,可想见他对父亲的怨怼有多深。和何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六弟,何启佳,冠父姓,穿西服,定居南非。
到底,谁才是香港人?这是个热门话题。香港开埠之初,岛上只有居民三千多人,至日军侵占前达到一百六十万,沦陷后又跌回四十多万。那时候,香港岛上的大部分人只把香港作为一个赚钱工作的地方。华人赚到钱,基本都会返乡置业,期待着叶落归根的那一天。可是被父亲抛弃不为洋人社会承认的何东没有父系故乡,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也无法给何东提供一个可称之为故乡的地方,何东的籍贯一栏永远写着“香港”二字。
何东视香港为唯一的家,行为举止亦极为华化。这恐怕还是和何东儿时生活经历有关。洋人社会鄙视排斥他,华人社会虽受治于英国政府,对英人有愤恨之气,但对诸如何东之类的混血儿怕还是友善甚至宠溺有加的,不然何东不会自认华人,还多次陪同母亲返乡省亲。凭借中英双语的优势,何东带领家族逐步占领了买办阶层,并进而开拓业务,涉足鸦片、食糖贸易,染指轮船运输、物业地产、纺纱织布、银行金融以及大众传媒等新兴行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香港首富。
“你会在香港置业吗?”不少人这样问我。我目前不会,理由当然是香港房价太高,我奢望不起。其实另一层原因是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在香港长呆下去,这不是一个容易生存、适合生活的地方。我是有退路的人,我的退路是身后那片广袤的土地,但何东没有。何东没有退路,只能扎根香港。因此何东从一发迹,就在香港广置房产。当时英国殖民地政府将香港半山以上的地盘划为欧洲人住宅区,不准华人居住。华人聚居在湾仔等地,环境脏乱差,霍乱瘟疫流行。何东为了家人健康,希望全家能搬入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山顶居住,但遭到港督的反对。
香港是个多山的小岛,富可敌国的何东完全有能力另辟山头,霸山为王,为何偏偏如此执着于定居山顶呢?或许因为山顶配套齐全,贵人云集,住山顶是身份的象征。什么身份?白人身份!何东拥有白人的外貌,精通英文,却从小遭遇白人冷眼。何东孜孜不倦,创造商业帝国,一步一步逼近山顶,也许就为了向白人证明混血儿并非劣质人种,混血儿可以和白人平起平坐。1906年,何东举家迁入山顶。1927年,何东花园建成。
翻开历史,我们才知道香港这片土地上,华人曾经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但现在,我们都遗忘了。我们不但遗忘,还怀念,在各种场合竖立狮子旗。今天,少有混血儿会认为自己是华人,但何东,第一代欧亚混血儿,恰恰因为华人的善良,而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一辈子穿长衫着布鞋。因外貌遭非议怀疑时,也一再强调自己立足香港,心系祖国,甚至在乱世时代仍支持自己的儿子何世礼参军,报效国家。
何东一生有三子八女。有趣的是何东只给儿子们取中文名,没取英文名,而女儿们则既有中文名,又有英文名。有人说这正说明了何东骨子里是认同华人身份的。我却宁愿相信这正体现了何东深晓中西文化。何东,和殖民地香港休戚与共,惊人相似。何东和殖民地香港,同是华人母亲,洋人父亲,外貌中西合璧,似洋非洋,骨子里则坚信自己是华人。世易时移,如今何东的后代们散居世界各地,也多不以华人自居。这和闹哄哄的后殖民香港又何其相似。
到底,谁才是香港人?多年后我重遇Amy,她已取得哲学硕士学位,留校成为一名研究助理。仍然是略微发福的身材,一身黑衣,平底鞋,双肩包。我期待着学历史的她能给我个答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