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辣

(2021-05-05 08:30:01)
标签:

美食随笔

     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是网络上一直很流行的一个段子。后三字翻来倒去无论怎么颠倒,总而言之是强调这些地方的人嗜辣如命,无辣不欢。即便是没有机会踏足湘川黔,看一看有关这些地方的美食纪录片,也可以感受到红彤彤一片,色彩明艳,像是火烧连营一般,隔着屏幕也能够觉得喉咙冒火,舌头一时半会儿缩不回去。
       这个辣,应该是特指辣椒的威力。
       川渝人家引以为豪的牛油火锅,单是看着大厨熬那一大锅红油,就很养眼。浓香的菜籽油给干燥的红辣子“化妆”,油脂特有的清亮,使得原本有些平淡的辣椒,一下子迸发出了舞台上“角儿”的光彩!满锅红辣椒翻滚着,再加入白芝麻,辣子香、芝麻香混合成了满街勾魂的小鬼,让你欲罢不能,只得乖乖地寻味而去。
      贵州云南一带餐桌上除去辣,一定少不得一味酸。牛肉粉、酸汤鱼,辣中带酸,酸中有辣,二者像是如影随形的搭档一样,缺了谁都不得要领。许多滇菜都要用到蘸水,蘸水是云南人的百变神器。青辣椒、红辣椒是好多蘸水必须用到的东西。有的时候,制作蘸水时,还要把红辣椒放在火上烤,烤过再入石臼,一股焦香味道就从石臼里直窜起来。湖南一些地方也流行干焙辣椒,把尖尖的红椒直接放在明火上焙烤,烤成焦皮儿,然后舂成粉状,拌饭拌面吃。看着三湘人家这般吃辣,很难不让人目瞪口呆。     
       其实,辣椒纯粹是“外来户”,它传入中国大致在明朝后期,刚开始被当做案头茶几供人清玩的瓶花。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载,“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一节的内容,高濂归入“瓶花三说”,显然,明代的辣椒被“宠溺”成观赏花卉。一直到清乾隆年间,起初高大上的“番椒”才走出花瓶,率先成为黔川一带餐桌上的下饭之物。《清稗类钞》就说,“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至此,辣椒登堂入室,红遍大江南北。
       食分五味:咸苦酸辛甘。明代以前的国人,又从哪里获取“辛”味?《礼记》给出了答案:“脍,春用葱,秋用芥。”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秋天就得用芥末来调味。此处的“芥”,当然不是吃日本料理时所用的青芥,而是指黄芥末。黄芥源自中国,更是古人早先于调味上得到“辛”味的最重要的调味品!从远古直至明清,许多笔记和菜谱,都专列有“造芥辣法”。如果论起辣味来,我们的餐桌上,黄芥恐怕是辣椒的远祖。
       除了黄芥末,古人还用花椒生姜茱萸等获得辣味。说到茱萸,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古蜀人做鱼鲊,借茱萸入味。茱萸,唐人重阳登高,人人臂上佩茱萸囊,因为茱萸能够入药,唐人痴信“佩茱萸囊,令人长寿。”花椒,被现在的川渝人们使用的出神入化,说到彼地菜系,“麻辣”二字几乎一网打尽。“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这是唐代诗僧释寒山写的诗,椒盐二物,一取咸,一取辛,可谓是合作无间。花椒调味之外,椒花制粉,涂刷古代皇后所居的宫殿,便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椒房。可见,辣之为辣,必定还潜藏着暗香,花椒如此,辣椒亦然。
        现在餐桌上真正用到黄芥的时候,似乎并不很多,靠黄芥作主味的菜肴也少。但是,北京的芥末墩,是个特例。大白菜上市了,便宜,拿来制作芥末墩,是普通人家乐此不疲的手艺。肥硕的白菜码成一个一个的“墩”,矮胖矮胖,放入盐糖醋,再放入调好的黄芥末糊,搁一二天就可以开吃。正月里油腻多了,拿芥末墩清口,算作一绝。不过,吃之前得有个心理准备---刚一入口,像是被一个大汉一把掐住了喉咙,眉毛眼睛鼻子抽在了一块儿。难受劲儿过去,忽然觉得上下通气,浑身舒坦。于是,哪里还顾忌芥辣的冲劲儿,夹起一个又一个芥末墩,大吃。
        有一年去湖南,三逛二转居然寻访到了毛家饭店。当时精神瞿烁的汤瑞仁老板已经不大在柜上忙碌,但是,她却喜欢给客人讲解伟人与乡邻的故事。就这样一边听故事,一边等着菜品上桌。一会儿功夫,只见红艳艳的一片端将上来,细看,是把红辣椒一个一个片成片状,再严严地覆住里边的腊肉腊鱼。这个卖相,一下子让人想起川渝正宗的辣子鸡丁。成菜端上来,满盘子全是辣椒,哪里有鸡丁的影子。想吃鸡丁,得耐住性子,使出拨草寻蛇的本事,一点一点由辣椒里找!
      明代后期文学家书法家王稚登讲,“庖之拙者则椒料多,匠之拙者则箍钉多,官之拙者则文告多。”论起吃辣,有些店家喜欢辣椒,真正用意却是掩盖自家食材的不新鲜,或者害怕挑刺儿的食客褒弹厨工手艺不行。当然,这和说辣无关,应该是另外一个话题。
      《广雅》载,“辣,辛也。”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嗜辣除了口味之外,还在追求一种餐桌上的痛感---从这个角度而言,辣,大约是人类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自虐。

说辣

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