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林外史》中的市井烟火

(2021-02-14 08:58:21)
标签:

文化与美食

       张爱玲曾经说过,“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此处的“相府”,并非虚言,而是实指。有人考证,“老太太”是说李鸿章长子李经芳之嫡妻。话里话外,张爱玲的叙事中多少带着一点儿揶揄。
       其实,《儒林外史》里写到的“吃”,包罗万象,市井烟火分外浓烈。
       首先出场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甫一亮相就自带三分喜感。已然考过二十多回的范进,有幸遇上有类似经历的学道周进,终于先中的一个秀才。胡屠户“手里拿著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进门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算作“祝贺”,而且大言不惭地把范进的进学,念在自己头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使你中了个相公”。一副猪大肠,是暴躁又抠门儿的胡屠户衡量再三,不情愿才拿出来的“贺礼”,其实也暗合着作者吴敬梓的辛辣讽刺,秀才该得贺礼的定位:一副猪大肠。
      范进中举疯了一回,亏得胡屠户一巴掌“救”醒,不料却欢喜死了老娘。居丧期间,范进跟着乡绅张静斋到高要县汤知县处打秋风。饭桌上,杯箸碗盏与精细席面,成了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面对“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直到主人给调换了白竹筷子才作罢。汤知县见状,心下十分疑惑范进“遵古制”尽丧礼,会不会不动荤腥。“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燕窝碗里一个大虾丸子,暴露了范进的做作与虚伪。
      吴敬梓笔下的马二先生,迂腐的可爱,却又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不乏君子之风。选编八股文选集挣了百两银子,遇到萍水相逢的朋友遭逢恶吏构陷,便毫不犹疑地倾囊而出,帮着朋友平了官司。要知道,马二先生“食量颇高”,嗜肉如命。请他选书的书商请饭,点的一水儿是家常肴馔,一碗炖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马二先生倒也实在,“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且说且吃,“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吃完了。”假如拿他选书的酬劳来买炖的稀烂的猪肉,马二先生且够吃上好一阵子呢。
     “马二先生游西湖”,是《儒林外史》里比较集中展示市井烟火的章节。出钱塘门,沿着湖沿儿走起,多少美食扑进了马二先生的眼里:“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再走,过了雷峰塔,“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然而,马二先生兜里缺钱,“喉咙里咽唾沫。”读到此处,会明白作者透过市井饮食,白描杭州繁盛的同时,也让人认真思索,食量如许之大,贪肉如许之强的马二先生,却把辛苦得来的百两纹银,刮了一阵风似的慷慨施舍了朋友。与全书中那些蝇营狗苟男盗女娼的读书人相比,毕竟还有一个干净的读书人:马二先生。
      正如张爱玲所言,《儒林外史》写了许多吃食。行商船上的船餐,“一尾鲥鱼,一只烧鸭,一方肉,和些鲜笋芹菜”,讲究的很;贵公子宴客,“都是银打的盆子,用架子架着,底下一层贮了烧酒,用火点着,烟腾腾的,暖着那里边的肴馔”;范进老师周进发迹前坐馆的席面,“八九个碗,猪头肉、鲤鱼、肚、肺、肝、肠”。食物与人,相互对照映衬,契合着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天衣无缝。
       与书中大部分的市井饮食不同,吴敬梓特别写到了两个人的宴客。官僚杜慎卿宴客,“只是江南鲥鱼、樱、笋下酒之物,点心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麦,鹅油酥,软香糕,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儒林外史》里的杜慎卿,据说作者是隐射当时的名士袁枚。袁枚喜欢吃软香糕,杜慎卿亦然;杜慎卿迎娶了众多妾室,却偏爱“男色选美”,更加坐实了袁枚的“龙阳之好”。书中杜慎卿的弟弟杜少卿,是全书少见的“散财童子”。这样一个人,认不清纹银成色,任谁都能够骗取他的施舍。他在大花园子里宴客,两树桂花开的烂漫,席面上“陈过三年的火腿,半斤一个的竹蟹,煨的有七斤重的老鸭,埋在地下九年半的老酒”。这一番铺陈,读者读出了《红楼梦》里饮食的精致雅洁,也明白了杜少卿何以败家的原由。研究吴敬梓的专家考证,杜少卿身世即吴敬梓自传也。
      人是市井中人,源于市井烟火中的人物,当然更加真实可信。因而,读《儒林外史》,则一定会落入张爱玲的揶揄之中---“就看个吃”。其实,关于吃,张爱玲还有一段话:“中国人过年,茶叶蛋,青菜,火盆里的炭塞,都用来代表元宝;在北方,饺子也算元宝;在宁波,蛤蜊也是元宝。眼里看到的,什么都像元宝,真个是财迷心窍的民族。”作为那个时代的文青,张爱玲矫情的真够可以。还是看一看她的作品吧,《色戒》里的美食是上海花雕醉鸡,《沉香屑》中勾得张爱玲忍不住写出来的是美人糖醋小排,还有她屡屡提及的酒酿蒸鲥鱼。“平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听听,如此这般,是不是也有一点儿“就看个吃”的味道!
      市井红尘,烟火人生,谁又能够脱得了干系。

《儒林外史》中的市井烟火
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