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标签:
杂谈旅游摄影随笔山西黄河壶口瀑布 |
分类: 原创摄影随笔 |
摄影:双儿
地点:山西·壶口
时间:2010年3月
设备:佳能
此次壶口之行未带专业相机,总是有些遗憾,但也做出与朋友们分享吧
都说三月的季节很难看到壶口瀑布的壮观
但因为开会
还是要在这个季节来到此地
去感受这天下闻名的地方
没到黄河壶口之前
脑子里该怎样勾勒壶口瀑布的形象呢?
听许多人谈起它
在电视里看到它
心里总是充满了向往
情思怎么驰骋
比起实实在在的它都不会夸张
“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
应该说
在黄河这块神圣的调色板上
它最绚丽
也最最的诗化
几个小时的车程
在山路中盘旋
近了
在山谷中远远地便听见了阵阵低沉的轰鸣
如大风劲吹
似沉雷炸响
未见其影,先闻其声
正是春季水并不多
黄河河谷显得异常开阔
从远处流来的河水好像并不多
仔细一看方才明白是河床太平
河面伸展得太开
使河水减缓了流速
让人错误地判断了黄河的流量
我们急急的下车向岸边走去
忽觉一凉
天空洒下的水沫如雾如烟地扑到脸上
壶口一下子兀立在我的面前
我傻愣愣地呆立着
被巨大的轰鸣声震撼着
半天才回过神来
放眼望去
只见黄河从远方山谷流来
然后在比足球场还要大的宽阔而又平坦的台地上铺展开来
这时的黄河虽有浪花滚动
还是安静的,没有什么声音
当大面积流水汇集到深深陷下的石质陡崖
立即变成飞流滚滚
怒吼着争相扎下谷底
相传壶口是大禹治水时凿石导河之处
《水经注》里记载有“禹治水,壶口始”
可见壶口历史的悠久了
面前的壶口两岸高山对峙
黄河至此
河床由二三百米宽骤然收成一束
形成一个巨大的茶壶
奔腾的河水涌向“壶口”
水涛抢先地从三十多米高的石壁跌落而下
其形如壶水漫腾
壶口由此得名
黄河水一眨眼间便成了雪白的箭
雪白的浪
雪白的世界
雪白的呐喊和呼啸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成为垂空的水幕让人们仰观
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壑里跌去
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进去的水流
正如明朝诗人惠世扬所云:
随行的向导说惊险的在下边呢
只是我们来到此地
水太大了,无法到瀑布下面换个角度观看
试着向前走了一段
站在岸边
山谷形似壶嘴
水若浊酒倾泻而下
耳朵渐渐聋了
眼也渐渐花了
满目皆是黄色的漩涡
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
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硝烟一样的黄色水雾碰撞到脸上
散发在天上
黄河水从天而降
拍打在谷底,响彻在云里
奏出罡风般粗犷磅礴的交响
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震憾心灵的<黄河大合唱>
壶口流出的河水击打着千万个漩涡
飞快地明灭着
碰撞着
一个音符
一声声唱响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志气
兴奋的我
湿淋淋的我
在轰鸣中
在雨雾里
享受着大地飞歌
“人间灵应无双境,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壶口碑亭上的题词
黄河之水是天上来的
到壶口却变成了在地上腾跃的蛟龙
腾跃得天摇地动
那风姿,那气势
谁见了心都会震颤
这正如我们伟大民族的真实写照
中华文明五千年
悠久的文明
厚重的历史
无不让中华儿女为之骄傲
如果说最能代表中华气魄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
一首气势磅礴
酣畅淋漓的《黄河大合唱》把黄河壶口瀑布展现在世界面前
去壶口都让人深切感受到
黄河汹涌澎湃一路向东的磅礴气势
站在母亲河身边
心灵深深的震撼
体会到中华儿女从亘古走向未来的雄壮步伐
站在壶口
感受黄河的神韵
它的威力在胸中涌动
它的雄风在血管里呼啸
它的精神在眼睛里闪光
我们骄傲着
因为我们是黄河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