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共菊花醉重阳


标签:
旅游摄影随笔菊花重阳游戏 |
分类: 原创摄影随笔 |
摄影:双儿
地点:广东·小榄
时间:2009年11月26日
设备:EOS 5D
天气晴朗
白云飘飘
穿梭在群菊之中
菊花种类很多,
化形很多样
有红色的,犹如艳丽大方的姑娘
有白色的,犹如纯洁无暇的少女
有黄色的,犹如高贵典雅的夫人
有的花瓣是香蕉形的
里层是深红的
外层却是金黄的
花瓣层层叠叠
团成了一个绣球
雍容华贵
富丽堂皇
给人一种亲切、祥和的感觉
孩子在菊花周围奔跳
调皮又可爱
分享菊花的芬香
老人常说夏看荷花,冬看梅
春看桃花,秋赏菊
菊花是我国培育3000多年了
是平民常养花卉
菊花素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感动着人们
菊花古人有歌颂,赞美的美好诗句
现在人们也是百佳爱恋菊花
喜欢菊花
它有种不惧风霜
洁白独处的个性
爱菊花
它有种个性绽放的坚强性格
菊花是普天同庆,和谐发展的象征
欣赏菊花也是在欣赏生活
看着眼前菊轻摇
风姿百姿
黄黄的花瓣独自在秋风中摇曳
禁使人想起黄巢的诗《菊花》: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是黄金甲。”
时至秋日
百花凋零
而独有菊花盛开
以其独特的方式显示着它傲霜的品格和高洁清雅的气质
说到品格
菊花一向以它的孤标劲节为世人所爱
从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到陶渊明那尽人皆知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评章菊花品质、陶情励志的诗篇不绝于今
而元稹的《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更说明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
人们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
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
一旦菊花谢尽
便无花景可赏
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
作为后凋者
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唐朝诗人郑谷《菊》: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更是通篇不著一菊字
但句句均未离开菊,
从菊的貌不惊人——从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
写到人们爱菊——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
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戴于鬓上。
进而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一个“湿”字让人想到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一个“满”字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那清香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又如(宋)郑思肖的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更是高度赞扬了菊花的高尚品格
由于菊花生长于秋季
文人们还赋于了它悲凉凄怆的象征
最为人们熟悉的莫过于
李清照的《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纤细花瓣与人相类比,十分巧妙、新颖地塑造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思妇形象。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寄托
同一作者咏菊也可有不同的寓意
曹雪芹创作的十二首咏菊诗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
曹雪芹通过忆菊、种菊、对菊、供菊、问菊、残菊等十二首菊花诗
托物言情,展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
菊花不仅是供人观赏的名花
而且也是延年益寿、散风清热的良药
这方面在我国的古书上多有记载
如《风俗通》中有“菊花轻身益气”的记载
因此有“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开时始见花”(欧阳修)之说,
而苏洵也有“古来鹤发翁,飧英饮其水”的诗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还是黄巢有怜惜之心,
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时节鸣不平。
P20
P21
P22
P23
P23
P25
P26
P27
P28
赏菊爱菊
要菊韵飘香的感觉中
体会菊
拥有菊
享受这份悠然的快乐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九曲回廊醉赏花
悠香一缕赞芳华
百花尽逝仙姿展
秋水长天梦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