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纽约Summer
纽约Summe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58
  • 关注人气:2,9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华裔老人爱捡垃圾

(2012-06-16 10:2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英文报刊杂志
世界日报
http://pub.creaders.net/upload_files/image/201206/20120615_1014.jpg

  两岸三地华人向来都有将家里积存的空瓶出售的习惯,与美国鼓励回收垃圾的环保观念不谋而合。但美国连年经济不景气,部分华人发现卖回收塑胶瓶也能补贴日常支出,不少早年捱过苦日子的中老年华人外出也会捡塑胶瓶回家,甚至有华人子女抱怨,不过数月,200多万元豪宅车库里却被父母捡回来的垃圾堆满!

 生物工程博士生徐同学透露,常见一些拿着大垃圾袋的中年华人在街区垃圾桶翻找瓶瓶罐罐。去年暑假他和女友坐在校外冰品店露天座位喝饮料,还没喝完,就有一位华裔老人等在一旁,头上戴着遮阳帽,脖子搭着湿毛巾,两手推着一部购物车。看着徐同学喝完后,便上前讨空瓶。徐同学表示,这些华人普遍没有车,而且隔一段时间就再也不见了,可能是来探亲的留学生家长。

  住圣谷西区的倪太太说,社区一位华裔邻居前些年为老母亲办理绿卡,老人刚到美国时经常抱怨无聊,后来认识另一位捡瓶子的中国老人,从此就「入了门」,两人整天走街串巷,还搭公车去活动地点附近捡瓶子,「家里都不愁吃穿,也不是儿女不孝顺,老人家就觉得有事可做,也很有成就感」。倪太太干脆将自家积存的空瓶罐子都送给老人,据老人透露,最多时每人一天就可以捡到100多个回收塑胶瓶及铝罐。老人来美两年后首次回国时,随身带回的3000多元积蓄都是卖瓶子所得。

  捡瓶子队伍中甚至不乏住豪宅的富家老人。家住圣谷知名富豪区的一位华人民众抱怨,婆婆一直有拾荒的习惯,屡劝不听,前一阵子她与先生返回亚洲几个月,回到家却发现豪宅的车库被瓶瓶罐罐堆满,叫人不抓狂都难。

  罗斯密居民苏小姐定期将回收塑胶瓶、玻璃瓶送到超市门口回收站,去年到阿罕布拉某华资超市旁的回收站卖瓶子。一位华裔男子立即上前用广东话询问可否按回收站的价格论磅卖给他,省了排队等候的麻烦。回收站工作人员表示,华男并非员工,而是按磅低价收了瓶子后,再论个转卖给回收站,赚取差额。「塑料瓶每磅才一元钱,但20个塑胶瓶只有0.3磅左右,起码要60个才够一磅,但按个就可以卖三元」。

  也有人捡瓶子迫于生计。今年初,华文网路上疯传一题为「像狗一样来在美国:中国物理博士在美以捡垃圾卫生」日志。作者自称拥有博士学位,一直没找到工作,为每月房租,在纽约做起拾荒族,学着如何与其他华裔「竞争对手」抢「资源」,读来字字辛酸。

  捡瓶子并非华人独有现象。家住北圣盖博的彭先生抱怨,收垃圾前晚,他把垃圾箱推到街边,深夜或次日一大清早,都能听见从外面传来翻找垃圾桶的声音,早上不到6时就被吵醒,有次出去看,一家白人正把街对面邻居家回收垃圾箱内的瓶瓶罐罐搬上一部厢型车,将整一条街的垃圾桶搜遍,「大半部车都塞满塑料瓶」。

 

看了女儿女婿的国外生活 我们心痛流泪吃不下

作者:Fanrun Zeng/原题:在多伦多做义工

 

在一个红叶飘落的夜晚,我和老伴踏上了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我俩虽是旅游探亲而来,却从一开始就没有逛风景的打算。

女儿女婿辞去大学讲师的稳定工作,半途中止博士生的学习,放弃即将晋升副教授、教授的机会,带着 7岁的儿子,移民到多伦多以来,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俩虽早已年过六十,在有生之年,多么希望能为他们节省一些做家务的时间。

  由于加国不承认中国学历和技术职称,经过几年的打工和改行重新读大专毕业,通过严格考核招收,女婿自己掏钱在一家电脑公司做义工,几个月后总算转正了,有了一份低工薪的工作,赖之以养家煳口。女儿也在同一家电脑公司里,做义工半年多了,不过仍然是义工。由于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公司能直接赢利,老板每月发给她最低生活费。

  生活是低标准的。睡地铺,几件检来的家具,餐碗还是几年前从国内带来的学生用的那种金属盘子。我们看了几乎流泪,吃不下饭。

  他俩的工作一直很忙,要是在中国该是典型的劳动模范了。早晨,我俩还没起床,他们吃几块饼干,喝口牛奶,就急忙上班去了。路上要转车,花一个多小时,8时半左右赶到办公室,便开始埋头一天的工作。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长期自己带饭上班,中午在公司的微波炉里热一下,赶忙吃完又做事。晚上他们回来,看着他们那种疲惫不堪的样子,我们好辛酸哟!

  于是,在他们上班去了以后,我们赶快将家里收拾整理一番,搞好卫生,洗涤衣物,去银行付费,记录帐目,收发信件,网上查找资料,Sars流行期间室内外消毒杀虫,种菜,责任区草地浇水,为外孙准备中餐。下午在他们下班回来之前,准备好一家五口的晚餐和他们次日要带的中餐。我们只有填饱肚子的烹调水平,大家也顾不了许多。

  我想,他们应该有了一点休息的时间了吧。然而晚餐后,他俩马上又开始了从公司带回来的工作,坐在电脑前写软件。每天总是忙到深夜,在0点以前从来没见他们睡过觉。最后他们将写好的东西通过互连网发到公司里。

  我们开始记录他们去公司上班的时间,每天将往返时刻写在月历上。3个多月后,作了统计:我女婿在76个工作日里,共去上班898个小时42分钟,平均每天往返上班11个小时又50分钟。如果除去乘车时间,平均每天上班时间达9个小时。我女儿略少一些。

  周六和周日,我想他们该松一口气了。可是他们在吃完我们准备好的餐点以后,整天仍是坐在电脑前埋头工作。我劝他们休息,他们说昨日(周五)老板又交办了任务,下周一就要交,没有办法。我埋怨这位老板为何这么厉害,他们却给我解释:“我们做的这家公司是一家只有半百人的小公司,要与大公司竞争,就只能接大公司不愿意接的任务,就只能做得比大公司更好更快更便宜,公司才能生存。” 他们说他们这还是幸运的,许多同班同学不得不改行了。

  女婿做的产品要投产了,工作更忙,有时晚上亦不能回来。有一天一晚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37分,上午回来睡两个小时,吃过中餐又上班去了。在我统计的上述76个工作日里,一天上班往返12个小时以上的有29天,占38.16%,其中16个小时以上的竟有8天。在这段日子里,他们夫妻之间讲话的机会都没有,要靠我们来传达。

  老板说,加班加点的时间,年底会给一个红包。年底了,接到老板给的红包好高兴,不过比起加班的时间来,只是表示意思而已。做义工的没有红包。发工薪不在当月,而是在次月的月中。在西方经济不振、失业率高的今天,提老板的意见是会被炒鱿鱼的。尽管法律有规定,老板看重的还是就业市场行情。

  年近古稀的我,做家务时间久了,很觉劳累,腰子也痛了起来,有时是爬着上的楼梯。老伴也生了病。幸好我们自己是医师,不然是无法承受这里的医药费的,例如光是每天的住院床位费一项,就折合人民币一万多元。我们在这里没有买医疗保险,因为保险费够伙食费用了。女儿女婿发现我们身体衰弱,一回来就争着做事,硬要我们休息。我们只好赶在他们回来之前,做完一天该做的事情。

  两年来,我们的外孙为了学本事,在假日里为一家慈善机构推销巧克立糖,也加入了义工的行列。就这样,我们家不但有义工,半义工,而且实际上还有象我们这样无形的义工,我们也是在间接地为公司效力。

  枫叶又开始变红了。女婿的工薪已略有增加。女儿在做义工一年以后,也有了一份相对偏低的工薪。老板还给他们都装备了笔记本电脑。他们自己动手,将贷款按揭和政府房贴购买的旧屋进行了初步装修,添置了简单家具餐具。一家人开着买来不久的二手车去游览了近在咫尺的安大略湖心公园,去看了郊外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他们终于有了来加拿大近五年来仅有的两三次游玩。而且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好转,节假日休息的权利正在逐步得到落实。我们亦将带着几分安慰,带着刚拿到手的枫叶卡,短期离开加拿大这片美丽的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