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吃中餐:来盘“春鸡”!

标签:
中餐菜名翻译杂谈 |
分类: 杂类 |
哈哈,看看下面的图片挺搞笑的。不过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大陆会出现这种无厘头的中译英,在美国,在大多一般的中餐馆的菜名翻译有些也是很搞笑的,而且有些翻译出来的意思和中文所表达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幸好,很多中餐馆都是有中文菜单或有照片,所以没有点错。
《华尔街日报》: 《北京日报》周二报道说,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和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联合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菜名英文翻译的官方指导书《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为2,158道中餐饭菜“正名”。
“four glad
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四喜丸子)这种说法一去不返,《美食译苑》说这个菜应被译作“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肉汤中炖的猪肉丸)。一度被翻成“tofu made by a woman with
freckles”(一脸雀斑的女人做的豆腐)的经典川菜“麻婆豆腐”则应直接用汉语拼音“mapo dofu”表示。
这位官员说,中餐菜名不仅包含了原材料的信息,还糅合了很多文化、历史事件、人名等,形成了独特的命名方式。
漏洞百出的英文翻译令来到北京的外国人忍俊不禁,不过对于热切盼望让中国首都成为国际化文明都市的北京官员来说,却颇为难堪。2006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官员发起了一场抵制“中式英语”的运动,目的是清理不规范的英文翻译,从酒店名称到交通警示不一而足。虽然一些错得离谱的翻译得到了纠正,如文化景点“中华民族园”曾被错译为“Racist
Park”(种族主义者公园),后来改成了“the Chinese Minorities
Park”,但饭馆菜单上的英文菜名仍令人“惨不忍睹”。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编制饭菜标准译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争论。编委会专家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说,很多菜名都引发了激烈的内部讨论。陈琳表示,对此前曾被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没有性生活的鸡)的童子鸡的译法,大家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一致同意采用不那么“有色”但也算是更诱人的译法“Spring
chicken”(春鸡)。
对于另一些菜名的翻译,专家组更在意的似乎是不要让外国人对中国的饮食习惯产生误解。以“红烧狮子头”这道菜为例,以前它曾被译作“red-braised
lions' head”(红烧狮子脑袋),现在建议翻成“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在棕色酱汁中炖煮的猪肉丸)。报道援引陈琳的话说,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
『中国菜好吃,名难译』语言之间的互译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要是再碰上点本国特有的文化呢?直译绝对行不通,意译又导致语义不明确。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求取一个平衡?中国菜许多烹饪方法与食材都是外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所以在菜名的翻译上,不闹笑话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