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强不弱的刘俐俐

(2012-01-21 19:2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街谈巷议

                     遇强不弱的刘俐俐

                            孙尔台

 

    最近看了张绍刚与刘俐俐在《非你莫属》上的一场对掐戏,感触很深。那天来求职的刘俐俐上场还没说几句话,张绍刚的火药味就出来了。因为他似乎从刘俐俐说的中国一词中嗅出了一种食洋不化的海归派的味道,而且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海归,仅仅是在新西兰读了高中,回国后又拿的是外国语学院的自考文凭,显然没有什么份量。于是张绍刚就讥讽她说,听你讲话时我就会感到浑身发冷,这让刘俐俐多少有点感到猝不及防和尴尬。不过这个小姑娘的反应很快,立刻反诘道,用中国一词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我认为在这个场合应该尽量用书面语言,就像我用敬语称你为您一样,这话竟堵得张绍刚无言以对。此后就是张绍刚的一连串的反扑,评委们也参与其中,甚至怀疑是她的心理和家庭背景有什么缺陷,对刘俐俐回答的父母健在这句话更是视为一种大不敬。总之,这场招聘会完全变味了,变成了强者对弱者的一次无端批判。

    说实话我非常同情刘俐俐,并不觉得她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至少她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初衷就不是想来挑战权威,而是来谋求一个岗位的。所以面对种种莫名其妙的冷嘲热讽,她只能保持着最大的克制,但这种克制又被主持人和嘉宾讥讽为是一种假象,还问她这样做作累不累,对刘俐俐的人格显得很不尊重。最后的结果就是全部灭了灯,让刘俐俐带着一肚子的委屈落魄而去。

    看了这个录像以后,我最大的雾水就是不知道主持人应该是个什么角色。张绍刚事后解释说,如果主持人没有个性就成了报幕员了。这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只说对了一半。在我看来,主持人本质上就是报幕员,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只不过是要求你报幕时别那么死板,要能够起到活跃气氛和促进沟通的作用。特别是在这种求职的场合,主持人的角色就是红娘,是配角,要为张生和崔莺莺穿针引线才行。而现在的结果是主持人把自己当成了主角,而且扮演起法海的角色,活生生地搅散了人家的婚事。这样的个性张扬只能反映这个主持人的自我感觉太好了,表现欲望太强了,不仅是在抢戏,而且也多少违背了这个求职节目的开办宗旨。联想到张绍刚经常对求职者说的,姿态要低一点,落地要实一点的要求,我倒也希望张绍刚能够以此自醒。

    至于最后灭灯的那位嘉宾说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我觉得目前还沾不上多少边,因为现场的氛围里并没出现什么有价值的观念之争,而完全是一种不平等的居高临下的训导方式,训导者也全然没有顾及被训导者的人格尊严和感受。联想到现在网民对高高在上的官员大都不满,对官场上的不良习气也有很多抨击。但奇怪的是,一些人只要掌握了话语权后,就会很自然地摆出一种君临天下的架势,搞的还是一言堂。有一位也是同行的电视主持人就直言不讳地批评说,这场对掐戏其实就是一场现代版的皇帝新衣式的闹剧,刘俐俐就是那个说敢真话的小孩,全场只有她最清醒。我看也确实有点那个味道。

    新年之际本不该说这些话,但憋了很久还是要说出来。因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优良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但同时中国的封建文化也延续了几千年。中国人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年轻人在长辈和领导面前最好装呆作傻才行,这就是我们的处世原则。而像刘俐俐这样不甘示弱的人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如果是放在50年代,说不定会被现场打成右派一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其它博文

过一个静悄悄的年真好

闲话形势一词

炫技与炫目

闲话职称与头衔

感动之余的话

《我们的澳新之旅》视频解说词及编…

漫话裸婚时代

闲话物管的那些事

道德的沦丧

网上出言要慎重

再回官渡感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