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探讨

(2011-02-27 19:12:08)
标签:

杂谈

住房问题

民工问题

分类: 街谈巷议

                    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探讨

                              孙尔台

 

    

关于住房问题我是门外汉,本不该多说什么,因为前一阵子网上的争论很多,一些精英人物的言论也是传得沸沸扬扬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和外地人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是正常现象。一位女教授还讲了一句雷人的话,说80后的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而80后的男孩可以等到40岁后再娶20岁的女孩,我猜了半天都猜不出她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言论表明了什么呢?就是表明了不同利益群体存在的客观性。房地产商不可能代表老百姓说话,精英群体也不可能个个都会为老百姓说话,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这是屁股指挥脑袋的事情,你抱怨他也没用。

那么谁来为老百姓说话呢?唯一的可能只有政府。所以我们的政府也往往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去,连温总理都要亲自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向群众表示,如果控制不住房价的过快增长,我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后来还有人又发话说,房价问题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温总理也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次国务院终于下决心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房价上涨的规定,各个地方政府也拿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尽管这些措施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毕竟对疯狂上涨的房价已经起到了遏制的作用。

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口众多,光是岁末年初的民工潮往返就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天量,每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是以千万计的。这么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房价的上涨也就成了一个必然。我在上次的文章中提到的家政工,她们都是来自安徽,现在也都在南京安了家,有条件的已经买了房,有的正在准备买房。应该说这种需求对于她们个人来讲都是合理的,都应该考虑。而且关于民工的身份和待遇问题,现在已经受到关注,民工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也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说在城市住房问题上,各种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

于是我想到了居者有其屋的问题。靠户籍限制外地人在城市购房,这显然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也不符合时代的潮流。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我以为政府还是住房作为一特殊商品加以控制,包括商品房在内,原则上还是要执行一户一套的制度。这个制度在90年代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福利房的分配就是按这个标准执行的,有效地解决了干部住房上的不正之风问题,清退出不少房子,所以现在恢复过来也会得到大家拥护的。

其次是尽快完善社会化的管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准确掌握个人的不动产信息。现在做大地方经济的模式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为城乡统筹的管理奠定了基础。但目前这种模式大部分还只是在进行简单的区划合并,其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结果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里,区域分割、城乡分割的现象也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南京的江宁区已经号称是主城区了,但江宁的出租车却不能在南京市区带客,这说明其中还是有利益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从技术上来讲,做到全国联网并不难,既然股市能够联网,不动产信息就应该能够做到全国联网,关键是统一认识和步骤的问题。这个系统一旦建好以后,就可以杜绝一户多房的现象,今后还可以一并解决养老、医疗上的相关问题。

第三是要研究制定职工工资组成项目的指导性意见,从制度上解决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即使是最低工资也要明确其中劳动力成本、生活费补贴、医疗、购房费用的比例和数额,这种比例和数额还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政府定期公布。而且这种工资标准只有行业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任何形式的用工都应该统一执行。政府可根据这个指标来调控市场价格,使工资与消费这两条轨道并行发展,让青年人的购房预期有实现的可能。

我的这些想法是不是又倒退回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呢?我以为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看似重复,实为进步。因为一切的改革都要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的,所以这也应该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一种积极探索。

 

 

推荐文章

从今天买书的事谈起

听听九斤老太的唠叨或许还真的没什…

其实网络并不虚幻

应该为网购正名

危险的果冻为什么还不禁售

要重视科教片的宣传

中国人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关于看病的一些事

和年轻人谈谈印象问题

在国外的生存法则

中国人的脾气和道德上的空白

从养儿不能防老谈起

闲暇之余话沧桑

禁烟、禁酒与禁烟花

岁末之闲言碎语

谈谈养女儿的好处

一个或缺的空白

向德国人民学习

谈谈人的本性和角色的转变

谈谈高档烟的事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真实遭遇

做家长的要敢于说不

高考和九品中正制

感受数字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