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2011-05-30 21:27:59)
标签:
钓鱼杂谈 |
鳊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三角鲂(鲤科)Megalobrama
terminalis [地方名]三角鳊、乌鳊。
形态特征:
体高,侧扁,头小,呈菱形。其外形特征与长春鳊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三角鲂的上颌与下颌等长,长春鳊的上颌稍长于下颌;三角鲂的腹棱较短,由腹鳍基部起至肛门,长春鳊的腹校长,由胸鳍基部起至肛门;三角纺的头背和作背面为灰黑色,侧面为灰色带浅绿色泽,腹面银灰色,各鳍青灰色,长春鳊整个身体呈银白色;三角鲂每个鳞片中部为灰黑色,边缘较淡,组成体侧若干灰黑色纵纹,长春服则无;三角鲂尾鳍叉深,下叶稍长,长春鳊尾鳍两叶等长
团头鲂(鲤科)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地方名]武昌鱼。
形态特征:
外形和长春鳊、三角鲂相似.其与长春鳊的主要区别和三角鲂同,与三角鲂的主要区别在于:体更高;吻较圆钝,口裂较宽,上下颌角度小,背鳍硬刺短,胸鳍较短,不到或仅达腹鳍基部,尾柄较高而短,体呈灰黑色,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各鳍青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后端的中部黑色素稀少,整个体侧呈现出数条灰白色的纵纹。
长春鳊(鲤科)Parabramis pekinensis[地方名]鳊鱼、长身鳊、鳊花、草鳊、油鳊、边鱼、方鱼、黄尖、川枪、莲子鱼。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头尖小。口小裂斜,上颌比下颌稍长。无须,有咽头齿3行。侧线位于体侧中微下弯。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鳍高大于头长,刺粗壮而光滑。臀鳍长,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28~34。尾柄短。尾鳍深叉形。整个身体呈银白色。作背及头背部青灰色,带有浅绿色泽,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分别为灰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
鳊鱼的钓法:
一、选钓位: 鳊鱼喜欢成群在水层比较洁净、含氧量高、底层有泥沙碎石的水域游荡觅食,所以,选择钓位,应选在水草稀疏、水域较深处打窝聚鱼。窝内有鳊鱼时能接二连三地上鱼。因此,选择好的垂钓地点,是钓蝙鱼的关键。
二、钓具:
鳊鱼嘴小,且脆薄,容易拉豁。针对此情况,应选用中或软调手竿;钓线可用进口0.12~0.2线径的强力线;选用伊势尼4-6号钩;浮漂可用小散漂,亦可使用小型风漂,用散漂可不用坠,用风漂则用小坠,达到漂能立住就行。钩、线、坠、漂配备要合理
三、诱饵:
因鳊鱼嘴贪,食性杂,喜腥香,荤素皆食,所以诱饵可荤可素。荤诱饵:取新鲜蚕蛹2/5、菜籽粉l/5、豆饼屑l/5、干锯末屑1/5(杉木屑最好,松木屑次之)拌匀捣碎,使饵料上沾满蛹浆。这种诱饵一入水,部分能悬浮于水体的中上层,腥香味不断扩散开,很快就能吸引大群鳊鱼前来抢食。也可用清煮螺蛳或河蚌汤代替蛹浆拌匀、拌湿上述饵料,用塑料袋密封带到塘边,取塘边碎泥土少量拌合,即可打窝聚鱼。素诱饵:用新鲜菜籽粉l/2、新鲜米糠或麦麸粉l/2,加塘水拌至半湿成松散状,撒向窝点即可。
四、钩饵:
用蛹浆作主诱饵打窝,可将鲜蚕蛹捏破一点皮,挤出少许浆汁即可装钩垂钓;用螺蛳或河蚌汤作主诱饵打窝,可用缝衣针挑出熟螺肉装钩垂钓,或用熟蚌肉切成黄豆粒大小装钩垂钓,因熟蚌肉韧性较强,鱼钩不能很快刺破蚌肉而刺中鱼嘴,所以需先将钩尖刺出再缩回到蚌肉中,中钩率才能大大提高;用菜籽粉作主诱饵打窝,可先将面粉用冷水调成糊状,再慢慢加入适量菜籽粉揉合,直至揉成松软如耳垂状,摘取绿豆粒大小装钩垂钓。因鳊鱼平时生活在水体的中层。所以,可将浮漂调到能钓半水为止(钓饵悬在水体的中层),此种钓法,偶尔还能钓上鲢鱼、草鱼。
五、看漂及提竿:
鳊鱼吞饵反应到浮漂上的表现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含饵上抬吞饵,散漂上浮,立漂横躺水面;二是含饵边游边吞浮漂平移或黑漂。看到上述情况的其中之一,即可抬竿提钩,十有八九获鱼。
鳊鱼有数种,常见的重250~500克,大的重2000-5000克。如遇上大鳊鱼上钩,千万不能硬取,应提竿遛鱼,待鱼遛疲,再用抄网抄之。
鳊鱼,在我国为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的统称.这三种鱼皆属鲤科,体侧扁,呈菱形.头小,口小,只有养殖行家垂钓里手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长春鳊又称长身鳊、草鳊、北京鳊,体形较团头舫长.大约原产于北方的缘故,生长较慢,不怕冷,冬日和鲤鱼、鲫鱼一样,仍吃食,有时较旺盛。200克左右的雌鱼即可怀于,最大个体不过1公斤左右.三角鲂又称三角鳊,平胸鳊、火烧墙,缩项鳊等。宋代诗人陆游在《秋夜示儿辈》一诗中说,‘缩项鳊鱼晚收钓,长腰粳米出新。’就指的这种鱼.它的头似乎缩在身子里,没有颈项,背上曲线不明显,腹臀明显成角形。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原产长江中游的粱子期,后驯化成家养鱼.它肉厚体肥,鲜嫩味美,吃食多,生长快.与长春鳊比.它怕冷。8c以下水温冬眠基本不动不食,但趟热越食得多,30℃一40℃时;鲤、鲫等鱼类避入深水,食少,它更活跃,吃食比30℃以下时还多还勤,且生长快,个体大,养殖水域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自然水域更大。有位钓者曾钓到5公斤重的团头鲂;由于这三种鳊鲂色都是天气越热吃钩越勤,所以它是夏日垂钓最理想的鱼种。
夏天钓鳊鱼,首先要找鱼路.鳊鱼有个生活习惯,成群结队按照一定路线觅食,钓到一条鳊鱼,就可以钓到许多条。它们的觅食路线,按照风向和水的缓缓流向而前进,一般在开阔水域;凸出岸的前方,河流的转弯处.在养殖水域,多在喂食口附近.有时,它们也进入水草丛中觅食,但多数在水草外缘游弋它们喜欢不断游动觅食,但不像蜱鱼、鲤鱼那样,固定或缓游在一定水域,因此,为寻找鳊鱼鱼路,可在估计鳊鱼经常活动的地方,多打几个窝子,以寻找它们游动的踪迹,求得最佳垂钓效果。其次,打窝子用粉末性香气浓郁的黄豆粉,新鲜菜籽饼、花生饼为好。拌饵时不要太湿太透,最好半干半湿,扔入水中后,让有的下沉到底。有的慢慢下沉,有的浮于水表,从上到下织成一个立体饵料网,这样不仅香气易于从水中向四围渗透,也便于鳊量发现食物,集群赶来觅食。
鳊鱼与鲫鱼比,属于“傻鱼”。它吃钩绝不犹豫,只要是食物,张口就吸,拖了就走,十分好钓.它冬春多在中下层水域觅食,夏季在中上层多。它以食草为主,荤饵也食。它头小,嘴小,身体大,钓起后挣扎力很弱,故用2号线,5号中型偏小的渔钩即可。
形态特征:
体高,侧扁,头小,呈菱形。其外形特征与长春鳊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三角鲂的上颌与下颌等长,长春鳊的上颌稍长于下颌;三角鲂的腹棱较短,由腹鳍基部起至肛门,长春鳊的腹校长,由胸鳍基部起至肛门;三角纺的头背和作背面为灰黑色,侧面为灰色带浅绿色泽,腹面银灰色,各鳍青灰色,长春鳊整个身体呈银白色;三角鲂每个鳞片中部为灰黑色,边缘较淡,组成体侧若干灰黑色纵纹,长春服则无;三角鲂尾鳍叉深,下叶稍长,长春鳊尾鳍两叶等长
团头鲂(鲤科)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地方名]武昌鱼。
形态特征:
外形和长春鳊、三角鲂相似.其与长春鳊的主要区别和三角鲂同,与三角鲂的主要区别在于:体更高;吻较圆钝,口裂较宽,上下颌角度小,背鳍硬刺短,胸鳍较短,不到或仅达腹鳍基部,尾柄较高而短,体呈灰黑色,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各鳍青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后端的中部黑色素稀少,整个体侧呈现出数条灰白色的纵纹。
长春鳊(鲤科)Parabramis pekinensis[地方名]鳊鱼、长身鳊、鳊花、草鳊、油鳊、边鱼、方鱼、黄尖、川枪、莲子鱼。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头尖小。口小裂斜,上颌比下颌稍长。无须,有咽头齿3行。侧线位于体侧中微下弯。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鳍高大于头长,刺粗壮而光滑。臀鳍长,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28~34。尾柄短。尾鳍深叉形。整个身体呈银白色。作背及头背部青灰色,带有浅绿色泽,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分别为灰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
鳊鱼的钓法:
一、选钓位: 鳊鱼喜欢成群在水层比较洁净、含氧量高、底层有泥沙碎石的水域游荡觅食,所以,选择钓位,应选在水草稀疏、水域较深处打窝聚鱼。窝内有鳊鱼时能接二连三地上鱼。因此,选择好的垂钓地点,是钓蝙鱼的关键。
夏日钓鳊鱼有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