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执着?

(2013-08-28 10:40:32)
标签:

雷鸣有话说

杂谈

分类: 浅‘谈’辄止

谁在执着?

 

后现代哲学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

我以为然。我们每个人看世界,无不透过自己的滤镜。这个滤镜的元素包括:我们一路走来的经验、父母学校社会移植的思想、我们一贯坚持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如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相对的真实。同时,这也揭示出:我们甚至要常常放下“这便是对的”的执着。

上个星期六,应邀给联通大客户讲座《快乐心理学》。中间,一位先生问我:妹妹和妹夫关系很不好。自己很为妹妹担心。劝过妹妹离婚。可是妹妹总也做不出这个决定。自己很困惑。

我对他讲: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事情不简单。从你的角度,你觉得妹妹是在水深火热中煎熬,她还不逃离是错的。但是,你毕竟不是你妹妹。你并能真正感同身受特别是她对自身利益的权衡。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回应,有一个最核心的驱动力,那便是:怎样会给自己带来最佳利益。因为人类逃避痛苦的诉求比追求快乐的欲望还要强烈。可以说,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回到妹妹是否该离婚这件事。不管谁认为这个婚该离,只要她自己不离,都可说明一定有她的道理。不一定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该离不离的皆是因为软弱。或许,离婚于她,是更痛苦?那么,不离,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说不定。

所以,我在节目中经常讲:生活是一顿自助餐,要由每个人自己去品尝。咸了淡了,个中滋味,自己去经过吧。

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可见一斑的时候,急于做出判断甚或下了结论。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叫《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于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为什么?

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