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娘’化了男孩
(2012-09-22 20:22:06)
标签:
雷鸣有话说杂谈 |
分类: 我们能给孩子什么 |
童子军类似于我们的少先队组织,不过都是男孩,主要是培训孩子们的意志力和责任心。他们要求孩子“离开营地时,要让营地比来的时候更加干净”。童子军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美国少年的心灵上,更体现在身体和能力上。
当中国的父母勒紧裤腰带,花大价钱送孩子读“占坑班”的时候,人们开始说中国教育不行了,于是,开始转战国际市场,却发现,考了SAT也不一定被美国一流大学录取,被录取了也同样没有办法跟国外长大的孩子全面竞争。于是,家长们又加码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出去参加夏令营,参加游学,可是,昂贵的费用下来,他们发现美国富裕家庭的孩子反而都争相到中国的贫困地区做义工。有人说教育是压在中国人身上的大山,而这座大山,压出来的还是阴盛阳衰的民族现状。
建校于1929年的圣安德鲁斯中学在校园显著的位置写着:“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唤醒我们的孩子为这个社会分担责任。我们寻找积极、勤学好问和有创造性的学生,他会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指挥才能、有智慧的未来领袖!”
显然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未来领袖,他需要有更强大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责任感、人文道德,更高尚的情操和自我控制能力、卓越的沟通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他们敢于有梦想,更有机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我们的男孩们呢?
摘自《钱经》作者陈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