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当婚姻打起‘退堂鼓’!

(2012-08-03 09:57:32)
标签:

雷鸣有话说

原创

分类: 浅‘谈’辄止

 

     最近,接连接到几位听众打来的‘婚姻退堂鼓’电话:

    “感觉婚前与婚后的差别好大啊……他妈事特多,他呢,还啥都听他妈的……”

    “她一直都不肯改变,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好累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大事小情都是我一个人张罗,他从来不管不问,这样的婚姻,我真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

    …………

    这些热线中有些是无奈的牢骚;有些则能明显感觉到:当事者在婚姻里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前者虽还没有退心,但也很纠结,既不堪忍受,又无力改变现状。如果给他们的婚姻出一份‘体检报告’,健康水平堪忧啊。

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有很多,捡我认为最重要的条:

 

 

    一、婚前过高的超现实期望。

 

    人生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婚姻更不可能例外。恋爱往往考虑一个问题:俩人怎么能高兴。怎么高兴怎么来。走入婚姻则要面对各种必须或突发的许多现实问题。很多朋友估计不足而导致消化不良,大呼上当!过高的期望值,只能带来较大的落差与失望。婚前就能较客观认识婚姻及两性,是成熟的表现。

    节目里我常说:婚前睁大双眼,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的是啥呢,婚前睁大双眼看对方的缺点,充分考量自己是否可以消化承受,再进一步问自己:“如果他这个缺点一辈子都改不了,我还可不可以承受?”。这很重要。当有听众受不了伴侣的某个缺点,感觉自己的婚姻走不下去,被我问起:“当初他这样吗?”经常有听众这样讲“当初是也有这个毛病,但我以为结婚了,慢慢地,他能改呢……”

你看,如果对方的某个缺点是你万不能忍受的,是不是应该在婚前多打点‘提前量’呢?

而所谓的‘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的是啥呢,婚前充分考量认证以后,走入婚姻,就要多放大对方的优点,尽量忽略对方的缺点,睁着的那只眼看优点,闭着的那只眼忽略缺点。

而有些年轻的朋友恰恰把这个顺次搞颠倒了——婚前只顾欣赏对方的优点,如胶似漆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婚后激情劲儿一过,缺点一个个蹦出来,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二、对两性差异认识不足。

 

在两性经典《为什么男人不听,女人不看地图》中,皮斯夫妇曾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男人和女人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同属于人类。”换言之,除了同属于人类,男人和女人几乎活在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价值观,秉持不同的原则。其实这种情况每个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会承认。但不管你承认与否,事实摆在眼前:

男人去洗手间时,通常只有一个理由;女人则将洗手间当成休息室和治疗室。

男人承受压力时,习惯‘钻进洞穴’(将自己封闭、沉默);女人面临压力,则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男人一次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所以经常听女人抱怨:“刚才我说话你到底听到没有啊?”;而女人却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还一边化着妆……简直令男人瞠目结舌。

女人批评男人迟钝、不够体贴没有听她们说话、不够热情、没有同情心、寡言、不够爱她、对亲密关系不够忠诚,认为男人要的只是肉体上的关系,而不是爱;还有,抱怨男人不把马桶盖放下。

男人则批评女人不会开车,缺乏方向感,不会看街上的指示牌;认为女人太爱说些无意义的话,不喜欢太频繁的性关系……

…………

虽然不太恰当,但如果把婚姻比喻一场战争,要想取得婚姻保卫战的胜利,‘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古训仍然受用。男人、女人,如此千差万别,但大多数朋友好像不愿去探究,更懒得去学习进而求得和谐之法。而是老想通过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便是直接改造对方!并在过程中使出‘胁迫’‘征服’‘惩罚’等种种杀伤性伎俩。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都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但很多朋友适应起来很困难。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结婚了,二人世界都没过几天,就跟他爸妈住在一起了,特别扭……”或是说:“她们家人都特爱占便宜,成天有事,日子还过不过了,真是受不了!”

别扭也好,受不了也罢。婚姻的现实就是:自打结婚那日起,伴侣与他的家人,甚至他(她)的社会关系都是‘打包在一起’的套餐,是一并塞给你的。与其横眉立目、紧鼻子瞪眼地厌烦对立,更令伴侣尴尬难做受夹板气;倒不如爱屋及乌、化敌为友、打成一片地宽恕接纳。

 

就像前面提到的,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他(她)的弊端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说爱是化解一切冲突的妙方?因为惟有爱,才能真正生发出智慧、勇气、耐力与宽恕……

亲爱的朋友,愿您:

忠你所爱,耐你所爱,成长你所爱,升华你所爱,和谐你所爱。

 

 

                                                          

                                                           2012.8.3  9: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