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心理健康吗?
(2012-04-16 12:25:31)
标签:
雷鸣有话说杂谈 |
分类: 浅‘谈’辄止 |
节目中,经常有听众问我:“雷鸣,你说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
其实,大多时候,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提问者本身的‘问题’并不大。这些朋友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可以肯定。但真的不必草木皆兵地乱给自己扣帽子,徒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的。首先,我觉得‘一般情绪问题’与‘心理问题’不是一回事。
情绪问题,有明显的‘情绪源’,也就是由于某件具体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某种情绪的这个结果。它具有阶段性与过程性。换句话说:这里面的大多情况即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情绪也会自行恢复并得到解决。当然,情绪发生的时候,及时地与他人倾诉沟通,寻求帮助,能较快地摆脱负性情绪是上佳选择。当然,有的心理学者也把我讲的‘情绪问题’视为“一般心理问题”。
而心理问题,根据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个体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三类:
1.
3.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有时候也称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其特征:一是个体持久地感受到痛苦(一般以6个月为界线);二是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人际关系糟糕,容易产生对抗甚至敌对行为;三是表现出非当地文化类型的特殊行为。当个体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始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异常愤怒甚至冲动报复。有的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就容易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的产生,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产生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会遇到,较长时间内不良心境的持续积累,就可能会造成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怪异等等,这些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然,‘情绪问题’与‘心理问题’,这种区分和提法是我个人在实际接热线过程中的总结。更普遍意义上,很多心理学家把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有:白——浅灰——深灰——黑,这样的提法。
但我个人认为,所谓心理健康的‘纯白’状态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当然,一百个心理医生,对心理健康有一百种解释。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曾这样理解: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我想,斯科特所说的心理问题是包括“非健康的”所有情况。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人随时都可能产生心境不良,情绪不佳的情况。所以,个体的心理健康也绝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波线中保持一种平衡。要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尚无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任何人的任何情境的心理健康标准,因为人的心理世界是那么的复杂多样,即使一个‘健康’的人,也可能有突发性、暂时性的心理异常。
因此,大家记得,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一般性的情绪问题、心理困扰像感冒、发烧一样真的不足为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中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标准,大家也可以没事的时候参考一下,Maslow,Mittelman认为,心理健康有10条表现:
那天,一个小妹妹在电话里问我:“你说,人生咋那么烦啊?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烦死了!”我说:“人生要是什么事都没有,你也会烦死的!”
人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所以,人生注定是一场不平坦之旅;但人生最大的快乐,便是成长的快乐,因为越成长,你就会越发现更好的自己,也就越能安步当车随遇而安,顺利穿越人生的种种苦厄喜乐……
祝所有朋友智慧、喜悦、幸福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