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最古老的胡同

标签:
北京记忆故事杂谈 |
分类: 北京故事 |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承载着丰富的内容。
西四牌楼附近的砖塔胡同是北京内城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东口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这里原来被单位占用,现在专门被辟做专注于北京文化推广的【正阳书局】所在地。
关于砖塔胡同的古老,我们可以从元人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中找到佐证。在剧的第一折中张生与龙女定情后,家童凑趣,与龙女的侍女梅香调情。家童云:“梅香姐,你与我些儿什么信物!”侍女云:“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扇煤火去!”家童云:“我到哪里寻你?”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足证元大都城里,已有砖塔胡同。至于“羊市”则应指砖塔胡同旁边的羊肉胡同,同样历史悠久。
据统计,元朝时曾出现过29条胡同,但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便是砖塔胡同。从元、明、清、民国,到今天,都有文献可考。这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用业内专家的话说,它就是北京的胡同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