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个月的今天,我刚从大连回到广东。长途跋涉过后尚未来得及休息,第二天便赶往顺德。
又是顺德,又是杏坛,又是同样的事。
时间就像开玩笑一样,循环播放相似的场景。我坐在车站同样的座位上看着行李箱,有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票价67元,比自己开车要好得多,离开东莞尽量不开车。人生地不熟的,到底不如自己地方来得自在。
托尼采的福,昨夜睡得不错。
那本《谁是谁的太阳》写得恣意妄为,明明是难啃的哲学理论,却因为他的妙笔生花而引人入胜。
一个人的底蕴,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形容的。
有些人有思想,可是不会写。有些人会写,可是空洞无奇。有些人既不会写,也没有思想,连看都不去看。所以说,人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被划分种类。
尼采受叔本华的影响,思想尤为接近。
前不久我刚看完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以及罗素《幸福之路》,连同这本《谁是谁的太阳》都是同一个译者。
欧洲文学一向生涩隐晦,三本书在他的手上变成了通俗易懂。写的人有才华,翻译的人也不差,所以才会造就了这些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学作品。
带了两本佛经,一本尼采的书,这一路有书相伴,不会孤独。当然,我还有你们,所以即便一个人,不仅不会孤独,也绝不庸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