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当我午间更新一段感到厌恶的话语后,看过的人留言说他们都跟我一样的感觉,不喜欢卡耐基,不喜欢这本书,非常一般,而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跟网络那些早被转发烂透的心灵鸡汤无异。
整本书围绕的并非警醒,而是耍心眼,无论是小故事还是卡耐基自身流露出的自负,都使得阅读枯燥无味。
关于记忆的一些描述,居然用了大量的人物举例,而所有的人不是这个拿本子记下,就是那个拿报纸记下,一通人物啰嗦下来,繁琐得宛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逻辑性与文字架构的随意,更让这本书显得平庸无奇。
不就是强调为了加强印象记忆吗?至于用那么多人重复的去说吗?
最让人惊讶的是,卡耐基在前页叫读者多看他的书,并把这本书当成人生教条,叫读者要在有重要意义的句子边上做标记,还要按月温习书中内容,一有机会就要实施这些原则。
除了圣经,古兰经,佛经这类被信徒奉为宗教神典信仰的文字,阅读多年,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作者这样去评价自己的作品。
对于我这种爱书如命的人居然看到作者叫读者在书上画做记号,实在接受。
我无法攀上卡耐基的人生高度,正如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书怎能一直被各大平台强力推荐。原本一两千字就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他用了几十万字的细碎描写,显得这本书冗长沉闷。
境界的彼方,回头捧起培根的书,内在与知识迎面扑来,人生智慧与经验跃在纸间,通透洞察并充满睿智。
《人性的弱点》在《培根论人生》的面前,更像是小学生交给老师的作文。
知识是灵魂的食粮,可不是每一种食粮都有营养,所以说还是选择真正的,适合自己的,并且有意义的书去阅读,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时间与精力。
毕竟,学海求知,求知为的是能知懂,能有用。名气再大的书,也不见得有价值,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当我午间更新一段感到厌恶的话语后,看过的人留言说他们都跟我一样的感觉,不喜欢卡耐基,不喜欢这本书,非常一般,而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跟网络那些早被转发烂透的心灵鸡汤无异。
整本书围绕的并非警醒,而是耍心眼,无论是小故事还是卡耐基自身流露出的自负,都使得阅读枯燥无味。
关于记忆的一些描述,居然用了大量的人物举例,而所有的人不是这个拿本子记下,就是那个拿报纸记下,一通人物啰嗦下来,繁琐得宛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逻辑性与文字架构的随意,更让这本书显得平庸无奇。
不就是强调为了加强印象记忆吗?至于用那么多人重复的去说吗?
最让人惊讶的是,卡耐基在前页叫读者多看他的书,并把这本书当成人生教条,叫读者要在有重要意义的句子边上做标记,还要按月温习书中内容,一有机会就要实施这些原则。
除了圣经,古兰经,佛经这类被信徒奉为宗教神典信仰的文字,阅读多年,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作者这样去评价自己的作品。
对于我这种爱书如命的人居然看到作者叫读者在书上画做记号,实在接受。
我无法攀上卡耐基的人生高度,正如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书怎能一直被各大平台强力推荐。原本一两千字就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他用了几十万字的细碎描写,显得这本书冗长沉闷。
境界的彼方,回头捧起培根的书,内在与知识迎面扑来,人生智慧与经验跃在纸间,通透洞察并充满睿智。
《人性的弱点》在《培根论人生》的面前,更像是小学生交给老师的作文。
知识是灵魂的食粮,可不是每一种食粮都有营养,所以说还是选择真正的,适合自己的,并且有意义的书去阅读,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时间与精力。
毕竟,学海求知,求知为的是能知懂,能有用。名气再大的书,也不见得有价值,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