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出差至今,弗洛姆的作品《爱的艺术》我已经看了五十几页,在“爱”的基础上,他分析了什么是爱,怎样去爱,爱的本质。
前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是巴拉塞尔士说的:“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就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懂得多,自然会豁达。
懂得多,自然会去爱。
弗洛姆举了几个例子: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一直认为,一个学不会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资格谈爱的。兼爱,博爱,施爱,无论用各种方式去爱世界,爱周围,首先要善待自己,这是爱的基础条件。
何谓爱?怎去爱?
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看法,都不应该脱离爱的本质:“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包容对方,理解对方。”
真正的爱是拥有,而不是占有。
最后,我用一句话作为读后感,这是成长的感悟:
年少时,不懂得什么是原谅,总以为一个转身,那是华丽的谢幕。年长后,开始学会原谅,每次愤怒的转身后之所以回头,那是不愿意失去。并非低头,并非害怕,并不是非谁不可。只是随着年岁渐长,慢慢懂得珍惜,懂得原来爱除了信任坦诚,还有包容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