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知行合一。
致,即实行。
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觉。
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
实行这个道理,就是知行合一。
仅仅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人性的败坏主要原因在此,真正的知识离不开实践。——摘自《中国人史纲》,评论阳明学篇幅。
王守仁是个历经千难百折之人,在五十岁的时候,提出了致良知。
的确,读再多的书,说再多的道理,都比不上实际的行动。若是嘴上功夫一套,背后却是另一套,总将知放在前头,行却难以做到,未免浮夸,浮躁,甚至虚浮。
套用在现代,虚情假意之人处处可见,但与之相比,两面三刀更为难防。毕竟前者只是贬义,用于形容人虚假的面貌,不见得会害人。后者多用于形容阴险的人,比喻居心不良。
人心难测,这谁都知道。可难测的人心,又怎及败坏之心呢?所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