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7岁的分水岭

(2014-08-04 10:17:09)
分类: 小柔日记
  今天的天空有点儿阴暗,驱车回公司一路上看到乌云密布。
  
  远处有些泛红的云层,我一度以为会下起雨。
  
  不过,终归只是暗淡,并没有细雨纷飞。
  
  八月初,这边依然是酷热的。
  
  再过几天就是立秋了,不过对于广东来说,秋老虎作威作福又是一番折腾。
  
  忽然想起前几天跟身边人说的一些话,颇有感慨。
  
  “27岁是一个女人的分水岭,日后的人生如何就从这时候开始。”
  
  所谓的27岁定律:说的是27岁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是一道分水岭,男人从27岁才开始真正的成长,女人从27岁开始青春美貌逐渐消退。
  
  然而,很多女人会选择在27岁时跟男友说分手,这就是让男人女人又爱又恨的“27岁定律”。
  
  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两句话:27岁,“对男人而言,生活比生命现实。对女人而言,生理比生活残酷。”
  
  摘选百科里的内容,我这儿就懒得解析了。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讨论“女性27岁定律”的问题,网络上的解读是:女人一生美丽的巅峰是在27岁,此后,美丽的容貌状态便开始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在我的培训和咨询过程中,很多处于职业发展中的女性,也经常会遭遇这种“定律”。她们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27岁”女性面临的4种职业困惑
  
  在新精英生涯的培训与咨询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职场女性,他们往往会遭遇如下4种困惑:
  
  1、工作太忙,没时间考虑感情问题,虽然职业发展可以,但是年近三十,家人催促尽快恋爱、结婚;
  
  2、从学校毕业4、5年,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又要结婚、生子,可能会耽误最佳的职业发展期;
  
  3、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职业发展很好,工作忙碌,希望女人在家做家庭主妇,可是职场女性一方面舍不下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未来的家庭地位心存担忧;
  
  4、更多的女性是遭遇到性别歧视,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希望通过更多的努力证明实力,却会因此和男友或者老公发生争执,直接影响家庭和睦。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述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各个角色之间发生了冲突导致自己陷入纠结,无奈和愤懑之中。
  
  “27岁”女性需要扮演的角色
  
  首先,职场女性大约在27岁的时候,可能要面临如下几种角色:除了工作者之外,还要有女儿的角色,女友或者妻子的角色,结婚早的还有母亲的角色,除此之外,不能遗漏的还有自己作为休闲者的角色。我们无意识地给这些角色分配着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资源都被一个个角色抢夺了,很多时候,我们在扮演着救火者,哪个角色特别需要,我们就去充当哪个角色:毕业时,同学们都卯足了劲工作,或许你也会和别人比谁挣的钱更多,这时候你做了工作者;过了几年,家人施压之下,开始谈恋爱,你加进了女友角色;年龄大了,不得不结婚生子,加进了母亲角色;做了妈妈,不得不停滞职业发展,于是,过了几年,自己在各种角色的争夺之下,完全被规划着,自由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你爆发了,但是,似乎又无可奈何。
  
  当你需要梳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时,不如给自己画两张“角色平衡轮”。一张用来表达你目前的角色是怎么分配的,用另一张来表达你希望的分配比例。对比这两张图,有哪些差距呢?是不是该尽早做一点调整?
  
  苏田说:“有规划的人生,叫行程,没有规划的人生,叫闲逛。”新精英生涯首席职业发展专家古典老师也说过:“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不主动去规划,就会被规划。”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生育的任务,或许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角色,那么在这些角色之间,又该如何平衡呢?
  
  ——总结:
  
  这是一个拖住青春尾巴的年纪,也是选择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是安安稳稳的找份普通工作兼顾家庭,还是舍身一博成为全职家庭妇女,又或是继续自我增值,保持社会立足的能力?踏入2014年,我深刻的感觉到与身边同龄女性的差距,随着她们深入了家庭的角色,我们的代沟越来越深。偶尔出来聚餐时话题基本围绕着家庭。家庭和睦的,提及伴侣眉飞色舞,幸福满满。家庭不大和睦的,难得的碰面就成了数落大会。
  
  于是,我开始避开这样的环境。每天忙碌的工作,还有自己明确的规划,我至少知道自己未来十年会是怎样的局面。我不喜欢听到埋怨的声音,不喜欢见到抱怨生活的朋友。因为我知道,现实所有的问题不是存在于某个人身上,为钱,为生存,每个人都有大同小异的压力。我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非无休止的抱怨。
  
  也许跟身边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这也是成长以后必经的过程。我们的环境不同,思想不同,道路不同,取舍不同,在话题上也有所不同。姐姐在闲聊的那天跟我讲的肺腑之言很是触动:“谁知道未来会怎样?”是的,也许我们现在的累让旁人不解,但我们这类人清楚的知道,现在的累与倦只是为了日后,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我们还能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倚窗前
后一篇:世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