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微博时代,看到很多人不约而同的加入了微信,那个新兴的应用程序。有时候微信系统提醒我有谁加入,我会打趣的发过一条信息:“哟,想不到你也会玩这个。”时尚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新的科技。很多人玩了电脑很多年,仍旧不会运用软件,甚至电脑有点儿程序故障都速手无策。
我算是一个狂热的数码人,对于新出的东西,总爱摸索一番。
有人说:“盛大有个切客,分享地理位置社交化的,你知道吗?”
我打了个哈欠说:“早不玩了,我们用谷歌纵横。”
科技总是会带来很多惊喜,人也会权衡哪个适合自己。米聊刚出来,我就玩了两天,奈何实在敌不过腾讯的应用,也顾不得他家是否抄袭,只要实用,便捷,主要能和圈子沟通,我就喜欢。多年了,腾讯几乎是跟随业界出什么应用,我就用什么。上至IM,再到浏览器,微博,甚至是视频客户端,我都习惯了腾讯家的东西。
互联网无所谓真正的抄袭,不过是配套罢了。
关键是谁做得好,自然就会有人用。微创新也好,还是仿照也好,其实无外乎都是用户体验问题。打QQ空间出来以后,至今能保持着在中国第一分享,第一流量,这当中有国人的习惯,也有它的优势。你做得不好,谁也不会勉强自己。
在这个讲求免费享用的时代,腾讯能挖空心思让我们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包钻,付费,这也是他家的本事。增值业务,无非就是围绕着社区来开发的。这跟旅游景区,没多大区别。这两日偶然发现,我常用的黄钻,红钻已经7级,绿钻也到了6级。所以人家有时候在笑,说我为腾讯作出了贡献。
我也乐反过头来讲:“贡献什么,腾讯不过是付出了,得到回报而已。”
腾讯也陪伴着我们这群80后,走到今天,我的黄钻7,早数年前已经达到,不过我一直不是包年,升级得慢了点而已。有些人想换QQ号什么的,都舍不得那些钻啊,等级什么的。其实这些是虚拟的,但是更多的不舍,还有过去的感情存放。谁能轻易放下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