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第三天我们直奔成都,天气很考验小雷同学的技术,十分给力的下着雨夹雪,那个路面湿滑的呀,真不能不夸夸人家司机同学的小心谨慎安全驾驶!反正我一觉醒来正好已经进了城,天气开始放晴,虽然没见太阳,但想必也是成都的好天气了!天府之城我又来了!这是我第三次来,都江堰,草堂,武侯祠,春熙路都逛过,还真没逛够,这次是一家四口又杀来,哈哈!成都和西安相比不太注意形象工程,所以看起来有的建筑有点年代感,不是很全面的摩登大气,嘿嘿,我有点小人的家乡自豪感溜了出来,不过这里很让人觉得熟悉而舒适。特别是这的人都很热心,有时我们刚想问路,正在自己嘀咕就有很多人热情的主动给我们讲解指路!真的很感激,强烈对比之下,不由得想起在广州曾经的无奈经历,问路时有人说不知道,有人随便一指,结果四个人竟然就指了三个不同方向!!四川人还是和我们北方人的豪爽性格相似,我又顺路在街上四处踅摸美女,但不知是不是心理偏爱,总觉得也没有比我认识的那个四川妖精更漂亮的了,呵呵。
下午我们就去了她推荐的锦里,光看这个名字就感觉多美呀!据说是蜀版的清明上河图!集三国文化和川西民居于一体,是一条像我们的书院街或者回民巷之类的民俗古街,加之其中的商贩全都统一穿着古代装束,让人行走其中如穿越时空般恍然。我记得石碑上有一句话很诗意“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反正此地也一直是富庶之地,不愁吃喝当然就多了些爱美之心。其实作为秦人之后,住惯了千年古都,西安人再看哪个古迹都很难不挑剔的;但我觉得用心感受就会发现不同,我们是汉唐的雄浑大气,这里是西蜀的灵秀古风。这儿有古街里的老宅星巴克,有水上画舫的德克士之类。。。古今结合,中外一体,似乎也没有牵强或不妥之感,我很开心的拍了些没技术含量的片片,但最郁闷的是其他三人技术还不如我,所以可以想见我被拍成了什么样子。。。不是虚了,闭眼,就是丑了。。。罢了罢了!也怪本人最近脸圆,就看景别指望留影了。。。一路上我和老雷同学还是一直秉承互相打击为乐的风格,并且带动老妈也加入混战之中,最终得出结论-------在没有熟人的城市,怎么闹都放得开!没人认识也有好处哦。
第四天早晨我们轻装上阵,决定让黑蚂蚁休息,在市内靠走路和公交更方便些。先去了我选的望江楼,还是觉得名字有意境,虽然有望江楼的城市还蛮多的。沿着江边一路走去,下起了不湿衣的小雨,在雨中一只只优美的白色水鸟,猜想是鸬鹚吧,或盘旋飞翔或滩上漫步,可惜它们胆小又孤傲,不同意和我们合影留念。临江小路的另一边是像德福巷那样的酒吧一条街,很有蜀风雅韵,依然把我这个没进过夜店的小土豆子给眼馋的半死。进了望江楼公园才知道原来除了纪念女诗人薛涛的一些资料室,亭阁楼台,还有一个很特色的竹文化展览馆!要说这里的景色做的也很用心,精致灵秀;当然还是本着客观的心态来说,倒也没法超越园林祖师苏杭一带的宅子,更接近我在广州周边逛过的园林风格。不知道去过的地方越多是否反而越影响一个人面对美景时的投入感,总是忍不住会相比较,归类,真的很难免俗。这不像你看过的书多了,反而增加你再读书的理解;这种预先埋入过多,似乎阻滞了人对面前美景的消化吸收。我想我要做做自己的内心功课,好好清空一下了。言归正传说这个竹展,因为我很喜欢竹子,所以如获至宝。它室外部分是将不同种类的竹子,什么人面竹,花叶竹,楠竹,箭竹。。。种得一丛丛一片片,经假山怪石的巧妙分隔既浑然一体又分别清晰,让我这样根本分不清竹子异同的家伙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又处处成画,很好取景拍照,对北方的爱竹者来说挺过瘾的。室内部分是展览一些竹雕竹刻,竹子编织物之类的艺术品,的确各有神韵,精美绝伦。大家不知不觉竟逛到了中午肚子咕咕的时候。
我们又赶到了小雷同学提议的宽窄巷子,先吃了个老妈烂火锅,这里的火锅很奇怪,不是叫“烂”就是叫“老”,似乎不喜欢叫好看的词。我还看见路边一家串串香竟然叫“厕所串串”!!真的,不是杜撰!不知为啥还蛮多人在吃,狂晕!爱吃辣的人一定很过瘾,因为我们从鸳鸯锅里捞出了两碗辣子花椒!!宽窄巷子也是一个古老的街区,现在虽被包装成了小吃和酒吧的聚集地,还是很有“拍头儿”,就是有不少很出片的古宅门头之类。最可惜的是相机在这时竟然不争气的没电了,只好徒手感受一下好了。这是种在博物馆里行走,并且随意吃东西的奇特感觉,其实在成都真的没必要非去某某景点,到处随意逛逛是最为惬意的。这里很流行吃麻辣兔头,没啥肉,但舌头的味道还不错。还有冻粑是我喜欢的甜点,玉米味,玫瑰味,水果味什么都有。这里的烧菜系列里有很多种的豆花,我以为是豆腐脑结果是一种嫩豆腐,很是下饭,是我们那里水土做不出来的。不过说实话想吃到这里最地道的小吃很不容易,我们没有如愿,不像在西安熟门熟路的一吃一个准儿。上次来吃过的担担面和夫妻肺片都没再吃到,馋猫略带惋惜中。。。今天抓紧休息,明天很赶哦。
加载中,请稍候......